[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发票智能终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76244.1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1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远见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4 | 分类号: | G06Q30/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发票 智能 终端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电子发票智能终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智能终端机、电子发票整合服务平台、电子发票税局端前置服务器;主控单元与用于人机交互的触摸屏显示单元连接,接收触摸屏显示单元输入的发票相关数据,主控单元通过网络通讯单元与电子发票整合服务平台连接。系统用户可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交易凭证,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无需增加智能终端用户的成本,方便实用、快捷。为了增强纸质发票的安全性,智能终端机系统中设有电子磁控锁控制模块对智能终端机的纸质发票存储盒的开合进行控制,只有通过密码的验证的用户才能进入系统操控电子磁控锁控制系统,即使是打印出的纸质发票也保证了它的安全性,防止交易信息的泄漏和纸质电子发票的丢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发票智能终端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该电子发票智能终端设备开具电子发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发票作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证明凭证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发票的目的在于向消费者及税务机关证实该交易的真实存在,纸质发票作为证明凭证已经被广泛应用,但由于纸质发票需要耗费大量纸张,不环保,对于服务商来说,纸质发票分为多联、第一联提交给给客户、其他两联用于做帐保存,常此以往企业的财务发票堆积如山,即不方便保存也不方便查询。对于消费者来说,拿到纸质发票后需要找个专门的地方存放,积攒的发票越多越难以查找,往往在需要的时候无法及时找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发明了电子发票,所谓电子发票是指记载有纸质发票信息电子数据信息。
作为各实体企业的商家而言,不同消费者对发票的需求不同,有的需要随时随地能够开具电子发票,有的只需要电子发票信息通过短信或电子邮件传送,有的则需要将电子发票凭证的信息进行打印,现有的电子发票智能终端不能同时满足消费者的上述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电子发票智能终端系统及使用方法,它采用一台智能终端机即可实现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既可以实现实时开具电子发票凭证、也可实现通过邮件或短信向消费者传输电子发票凭证,还可实现电子发票打印成纸质发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发票智能终端系统它包括智能终端机、电子发票整合服务平台、电子发票税局端前置服务器;
所述地智能终端机包括主控单元、人机交互式触摸屏显示单元、网络通讯单元、打印单元和电源单元;
所述的主控单元包括电子磁控锁控制模块,所述的打印单元还包括纸质发票存储盒,所述的纸质发票存储盒上设有电子磁控锁,所述的电子磁控锁控制模块与所述电子磁控锁电联接,用于控制该电子磁控锁的开合;
所述主控单元还包括加密验证模块用于验证用户身份信息、打印提示模块、短信发送模块、邮件传送模块;
所述的网络通讯单元至少包括一个SIM卡接口、一个WLAN接口和无线网络接入模块;SIM卡接口用于安装具有加密模块的SIM卡,该智能终端机即可通过SIM卡向实现网络通信。所述的具有加密模块的SIM卡用于实现SIM卡用户信息及电子发票信息的加密,防止用户信息在网络通信过程中泄漏。所述的SIM卡加密模块是通过SM2算法实现的。
所述主控单元与用于人机交互的触摸屏显示单元连接,接收触摸屏显示单元输入的发票相关数据,所述的主控单元通过网络通讯单元与电子发票整合服务平台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所述电子发票智能终端系统的使用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智能终端用户通过人机交互式触摸屏显示单元输入用户信息;
2)智能终端的主控单元收到步骤1)的用户信息后,调用主控单元的加密验证模块对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如果用户信息验证正确,则启动主控单元电子发票信息处理模块;
3)电子发票信息处理模块收到步骤2)的启动指令后,允许用户通过人机交互式触摸屏单元输入交易信息及开票指令,并将该交易信息及开票指令通过网络通信单元发送至电子发票整合服务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远见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远见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62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