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出药槽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675177.1 | 申请日: | 2014-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3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赵亮;刘德鑫;吴华龙;王小奇;焦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B65G1/137 |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黄珩 |
| 地址: | 21512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出药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内用于在智能药房内向外出药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出药槽。
背景技术
现代的医院和药店中,特别是医院中,智能药房已被广泛地使用,其对于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现代化程度具有很重要的贡献作用。而在现在所使用的智能药房中,出药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药房的出药效率。
传统的出药槽结构单一,常采用人工方式从出药槽中将药品取出。效率低下,且费时费力。后出现了斜坡式出药槽,斜坡式出药槽结构简单,直接利用药盒自身的重力进行出药。然而,随着储药量的增加,出药槽的固定高度也越来越高,药盒放置在出药槽上直接依靠重量掉下,很可能会造成药盒破损甚至造成人员伤害。
因此,一种结构简单,出药效率高,安全可靠的模块化出药槽亟待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模块化出药槽,该装置结构简单,拼装简单,且拼装效率高,保证出药安全可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块化出药槽包括:多个药架单元,其横向并排设置,每个药架单元具有独立的框架,框架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部,框架的前纵梁之间横向架设有从上至下排列的多根第一横架、框架的后纵梁之间对应第一横架架设有多根第二横架,前、后纵梁上分别设有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一横架连接,第二升降机构与第二横架连接;出药槽,架设于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之间,从高到低依次为:储药区、缓冲区和出药区,储药区与缓冲区转动连接,缓冲区与出药区转动连接。
本发明一种模块化出药槽,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药架单元,每个药架单元具有独立的框架,形成一个一个的模块式药架单元,框架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部,现场拼装时只需对应每个药架单元的连接,将一个个的模块式药架单元进行拼装,可以迅速地组成完成,拼装更为简单,而且拼装效率也更高。
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分别与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连接,可以驱动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升降,从而可以控制出药槽的倾斜角度以及出药槽的高度。当该出药槽需要出药时,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分别降低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相对于地面的距离,同时第一横架的高度低于第二横架的高度,保证药品可以依靠重力顺利平稳的滑出药槽,且不会因为出药槽高度过高,造成药品的药盒损坏。
出药槽从高到低分别为储药的储药区、对药盒进行缓冲和检验的缓冲区,以及出药的出药区。各区域分工明确。且储药区与缓冲区转动连接,缓冲区与出药区转动连接,可以有效调节储药区与缓冲区之间的角度,缓冲区与出药区之间的角度,保证药品在出药时可以顺利通过各个区域,在不出药时药品在出药槽上安置平稳。通常,缓冲区与地面的夹角小于储药区与地面的夹角,储药区与地面的夹角小于出药区与地面的夹角,使药品在缓冲区上进行缓冲。
作为优选的方案,出药槽与第一横架采用拼接连接,出药槽与第二横架采用拼接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安装更便捷。
作为优选的方案,出药槽的宽度不一。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使得出药槽可以存放不同种类且具有不同尺寸外盒的药品。
作为优选的方案,前、后纵梁呈前低后高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使下方的出药槽在不使用升降机构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药品依靠自身重力进行掉落传输。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出药槽缓冲区上设有图像传感器,用于检验缓冲区上的药品是否准确,并将检验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缓冲区上的图像传感器对药品进行检验,是否与预先设定的需要出药的药盒一致,若不一致,控制系统驱动报警器发出警笛声,提醒操作人员,保证出药准确性。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出药槽缓冲区设有弹性槽,弹性槽下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弹性槽凸起,驱动装置与弹性槽间设有缓冲连接件。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药品从储药区到缓冲区的弹性槽内,图像传感器进行检查,若出药准确,则控制系统驱动驱动装置顶起弹性槽,药品顺利到达出药区;若出药错误,则驱动装置不动,药品在弹性槽内,控制系统驱动报警器发出警笛声,提醒操作人员,保证出药准确性。缓冲连接件将力进行缓冲,平缓的传递给弹性槽,使弹性槽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51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