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可读条形码式样的有机磷农残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71941.8 | 申请日: | 2014-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9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春;张校亮;郭娟;萧凯雁;于化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戎文华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手机 可读 条形码 式样 有机磷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磷农残快速检测方法,具体地说是将有机磷农残检测液加入以聚碳酸酯(PC)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材料的微通道中,再将此微通道放到39码“+”的检测区内,利用智能手机上条形码扫描软件对此“生物条形码”进行扫描,并截屏获取工作区域的条形码数字图片,最后分析数字图片检测区的Y值来实现有机磷农残检测的定量分析。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逐渐强大以及广泛普及,基于智能手机的医疗即时诊断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Ozcan等人在手机上增加显微系统将手机改造成为普通显微镜、荧光显微镜, 实现了血细胞技术(Isa Navruz.; Ahmet F. Coskun.; Justin Wong.; Saqib Mohammad.; Derek Tseng.; Richie Nagi.; Stephen Phillipsand Aydogan Ozcan. Lab Chip. 2013, 13, 4015-4023)以及食物过敏源的检测(Ahmet F. Coskun.; Justin Wong.; Delaram Khodadadi.; Richie Nagi.; Andrew Tey.; and Aydogan Ozcan. Lab Chip. 2013, 13, 636-640) Ericson等人利用特殊设计的芯片以及软件,结合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实现了基于比色法的唾液和汗液中pH值的检测(Oncescu V, O'Dell D, Erickson D. Lab Chip, 2013; 12:3232-3238.)以及胆固醇的检测(Oncescu V, Mancuso M, Erickson D. Lab Chip, 2014; 14: 759-763. Shen等人(Li Shen.; Joshua A. Hagen.;Ian Papautsky. LabChip. 2012, 12, 4240–4243)利用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并且结合特殊色彩分析软件实现了pH值检测;G.M.Whitesides(Martinez, A.W.; Phillips, S.T.; Carrilho, E.M.; Thomas, S.W.; Sindi, H.; Whitesides, G.M. Anal. Chem. 2008, 80, 3699-3707.)使用智能手机的照相功能,对在微通道内反应完毕的待测样品进行成像,利用电脑软件对所获取的数字图像进行量化分析实现了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Wang等人(Wang, S.; Zhao, X.; Khimiji, I.; Akbas, R.; Qiu, W.; Edwards, D.; Cramer, D.W.; Ye, B.; Demirci, U. Lab Chip. 2011, 11, 3411. ),使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尿液中卵巢癌生物标记HE4的含量,通过智能手机成像,利用手机上安装的软件对获取的数字图像进行相应的分析最后获得检测结果。
以上研究成果,让人们看到了智能手机在未来医疗诊断中巨大的潜力,但是由于增加了需要精密加工的光学附件以及特殊设计的信号接收分析系统,这实际上已经失去了面向普通用户的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即时检测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一维条形码(barcode)是指一组规则排列的条和空,条是指反射率小的部分,空是指反射率大的部分。条和空的不同排列方式代表不同的意义,传统意义的条形码的条和空分别为打印的黑条和白条,本申请专利提出的生物检测条形码是利用生物、化学检测中的显色结果作为条形码的条与空,更为重要的是利用普通智能手机的免费条形码扫描APP就可以实现条形码的解码。
需要指出的是2003年Mirkin(Nam, J.-M.; Thaxton, C.S.; Mirkin, C.A. Science. 2003, 301, 1884-1886)等人发明的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与本申请专利提出的生物检测条形码完全不同。本申请专利提出的是真正意义的条形码结构,利用现有的条形码编码解码原理就可以实现生物分子的快速诊断与检测,而Mirkin等人提出的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是在纳米金颗粒探针上结合一系列DNA链,只是利用了条形码的数字标记概念,和实际应用中的条形码设计及读取无任何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19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