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光电薄膜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671275.8 | 申请日: | 2014-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5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 发明(设计)人: | 黎春喜;陈冲;李福民;翟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1/02 | 分类号: | H01L21/02;H01L31/18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 地址: | 47500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光电 薄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薄膜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光电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物质在受到光照以后,往往会引发某些电性质的变化,亦称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主要有光电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和光电子发射效应3种。物质受光照射作用时,其电导率产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光电导效应。如果光照射到半导体的p-n结上,则在p-n结两端会出现电势差,p区为正极,n区为负极,这一电势差可以用高内阻的电压表测量出来,称为光生伏特效应。当金属或半导体受到光照射时,其表面和体内的电子因吸收光子能量而被激发,如果被激发的电子具有足够的能量,足以克服表面势垒而从表面离开,产生了光电子发射效应。前两种效应在物体内部发生,统称为内光电效应,它一般发生于半导体中。光电子发射效应产生于物体表面,又称为外光电效应,它主要发生于金属或半导体中。光电导薄膜材料包括:Ge和Si单晶及以它们为基础的掺杂体;化合物半导体有CdS,CdSe,CdTe,ZnSe,HgSe,HgTe,PbS,PbSe,InP,InAs,InSb,GaAs,GaSb等。
以硫化银为例来说明现有的光电薄膜的制备。硫化银是一种窄禁带宽度直接半导体,禁带宽度约为0.9eV,具有杰出的光电活性和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光伏技术领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河南师范大学的杨林等以硝酸银、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硫代乙酰胺(TAA)为原料。通过金属离子和生物大分子的螯合作用形成银离子的螯合物;该螯合物和硫代乙酰胺(TAA)释放的硫离子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中定位成核、逐渐组装成纳米线,然后分离清洗,得到蛋白质包覆的硫化银纳米线。许昌学院的郑直等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基片上溅射一层银单质,然后将其浸入硫的DMF饱和溶液中硫化,得到了片状的硫化银纳米晶光电薄膜。上海交通大学的黄鹏等通过制备银离子蛋白混合液;制备银-硫蛋白混合液;离心处理以及真空干燥处理,制成硫化银纳米颗粒。吉林大学的解仁国等将醋酸银与长链羧酸加入到非配位性有机溶剂中,再注入短链巯醇,升温至60℃-80℃,其中,醋酸银、长链羧酸和短链巯醇的摩尔比为1∶0.5∶5,非配位性有机溶剂的用量为每mol醋酸银使用25L;抽真空充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升温至95℃~120℃,注入浓度为0.5mol/L硫的十八烯溶液,使注入的硫与醋酸银的摩尔比为1∶2;保持温度95℃~120℃反应10~20分钟,得到Ag2S量子点。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的王强斌等将包含银源和长链硫醇的混合反应体系于密闭环境中充分反应;将混合反应体系冷却后加入极性溶剂,经离心、洗涤得到疏水性近红外硫化银量子点;将疏水性近红外硫化银量子点与含巯基的亲水性试剂在有机溶剂中充分混合反应,反应混合物经离心、洗涤,获得生物相容性近红外硫化银量子点。由硫化银光电薄膜制备的例子可知,现有的光电薄膜制备方法大多需要较高的温度,并且操作复杂,能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不加任何热源的情况下将光电材料制作成新型太阳能薄膜电池所需的致密纯净平整的光电薄膜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光电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各种原料溶于溶剂中制成溶液,向旋转中的基片上分别加入各种原料的溶液即制的光电薄膜;所述各原料可以反应生成具有光电特性的物质,溶剂与基片具有亲和性。
较好的,制备光电薄膜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物质A溶于溶剂X中制成AX溶液,物质B溶于溶剂Y中制成BY溶液,其中,物质A和物质B反应可以生成具有光电特性的物质C;
(2)向旋转中的基片上加入AX溶液和BY溶液生成物质C制备光电薄膜,以此为一个沉淀周期,可以根据所需光电薄膜的厚度选择合适的沉淀周期。
上述方法中,溶剂X或溶剂Y选择时要求物质C在溶剂X或溶剂Y中均为沉淀,溶剂X与溶剂Y互溶,溶剂X和溶剂Y与基片具有亲和性。
本发明中所述基片需经过预处理,预处理方法为:将基片依次用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丙酮进行超声清洗,然后用氮气吹干。
本发明所得光电薄膜的厚度由沉淀周期、溶液浓度和基片转速来控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
为了使得到的光电薄膜效果更好,较好的,步骤(2)中向旋转的基片上依次滴加AX溶液、溶剂X、BY溶液和溶剂Y生成物质C制备光电薄膜,以此为一个周期。
本发明方法中,溶液和溶剂的滴加量一方面需要依据基片的大小来确定,另一方面需要同时保证有足够的溶液或溶剂在基片上生成光电薄膜的地方形成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12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