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场面监视空管雷达高数据率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69992.7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3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颜昌浩;曹向东;张越;陈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 | 分类号: | H04B10/25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娇阳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场面 监视 雷达 数据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保证高数据率传输的场面监视空管雷达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场面监视雷达是一种一次雷达,一些大机场常常用它来监视机场的交通。早期的场面监视雷达只能把处理后的地面目标显示在屏幕上,至于目标究竟是飞机还是车辆,管制员只能依据所显示的目标的大小再配合自己的经验来判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器出现在场面监视雷达中,它可以使其数据与飞行数据处理器、二次雷达输出数据等外部数据进行数据融合等相关处理,从而挂上飞机标牌。这样不仅使管制员能区分飞机和车辆,而且可以辨认飞机航班号、飞机机型和速度等信息。
由于采用了宽带工作的相参体制,要实现对几百批跟踪目标的机动跟踪,实现对数公里范围内的目标指示和跟踪时,系统数据流量非常庞大,理论上每秒最高实时采样数据甚至接近1GB。此外,数据处理系统还要与其它模块进行自检和控制指令的交换,执行目标成像、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等多种算法,在此情况下,需要构建一条与高数据率和复杂算法相适应的解决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机场场面监视雷达产生的系统数据流量庞大,常规电缆和网线难以传输的情况,设计的一种可保证实时数据高速传输的场面监视空管雷达高数据率传输系统。采用光纤传输技术配合千兆网实现高数据率传输。特别是针对雷达收发主机使用了双机热备份的冗余系统,设计了十六路光纤传输通道,结合高性能的计算机,便于不同主机之间的无缝切换。
应用本发明的雷达与当前国内外机场广泛使用的TERMA公司Scanter2000系列场面监视雷达相比,具有更强、更可靠的监视功能。其雷达采用相参体制,克服传统机场场面雷达不能进行相参处理的缺点,提高了雷达设备的系统性能;采用全固态发射和宽带工作方式,降低发射峰值功率,系统的可靠性得到大大提高,且更绿色环保;采用脉冲压缩和MTD技术,实现目标的相参积累,目标识别更可靠。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场面监视空管雷达高数据率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传输系统和千兆网系统;
所述的光纤传输系统包括数字接收机、光放大器、光采集卡、计算机;
所述的千兆网系统包括数字接收机、交换机、计算机;
所述的数字接收机包括数字接收机A、数字接收机B;光放大器包括光放大器A、光放大器B、光放大器C、光放大器D;光采集卡包括光采集卡A、光采集卡B、光采集卡C、光采集卡D;交换机包括交换机A、交换机B;计算机包括计算机A、计算机B、计算机C、计算机D、计算机E;
所述的光纤传输系统用于单向传输雷达原始回波数据信号;数字接收机A、数字接收机B互为备热份,数字接收机A、数字接收机B依次送出正交的I、Q两路雷达原始回波数字信号IA、QA、IB、QB,原始回波信号IA、QA、IB、QB再依次连接到光放大器A、光放大器B、光放大器C、光放大器D的IN输入端,最后经光放大器连接到计算机上的光采集卡,具体为:光放大器A的端口1、2、3、4依次连接光采集卡A、B、C、D的端口1;光放大器B的端口1、2、3、4依次连接光采集卡A、B、C、D的端口2;光放大器C的端口1、2、3、4依次连接光采集卡A、B、C、D的端口3;光放大器D的端口1、2、3、4依次连接光采集卡A、B、C、D的端口4;同时光采集卡A、B、C、D分别插入计算机A、B、C、D;
所述的千兆网系统用于双向传输除了雷达原始回波数字信号以外的数据信号;交换机A端口2、3分别连通数字接收机A和数字接收机B,交换机A与数字接收机安装在一起;交换机B端口2、3、4、5、6依次连通计算机A、B、C、D、E,并与计算机安装在一起;交换机A和交换机B通道端口1互连;计算机A、B、C、D通过交互后可以自由切换执行一次视频显示与控制、数据存储阵列、图形和图像处理功能,计算机E通过千兆网系统接收图形和图像处理的结果,进一步优化数据进行二次视频显示与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99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