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69046.2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1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华鎏水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霞 |
地址: | 226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斑点 叉尾鮰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鲶,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斑点叉尾鮰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与云斑鮰同时引进的一种鮰科鱼类,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中国大部份地区养殖。近几年发展很快,养殖面积迅速扩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之一。
目前斑点叉尾鮰的养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生长缓慢、疾病发生率高、规格不整齐等问题。因此制约了斑点叉尾鮰养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池塘选择:选择交通便利、环境安静、避风向阳、周围无三废污染、进排水方便的地方作为池塘建造地点;
(二)池塘修整:将池塘周围杂物清除干净,池塘内壁修整平整,并涂上水泥,注入清水,池塘面积2-5亩,池深1.5-2m,每个池塘配备喷水式增氧机一台;
(三)池塘消毒和预处理:进苗前两周对池塘进行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浸泡一周后,排干池塘水后再加注新水,投放水藻,并施用有机肥,促进水藻生长,培养一周后投苗;
(四)鱼苗放养:选择健壮、活动力强、1.5-2cm长度的鱼苗培养,放养密度约1.5-2万尾/亩,放养时间选择在冬季;
(五)养殖管理:
溶解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 pH值保持在7.5~8.0;
每天按照鱼体重量的10%投喂饵料两次,粒径为0.5-1mm;
每天早中晚巡视,发现死鱼及时捞出;
每天开增氧机2次,每次2-3h;
透明度保持在25-35cm,低于此范围即排出部分旧水,同时注入部分新水,;
每半个月投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以改善养殖池的微生态环境,净化水质,增强幼苗抗病能力。
所述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为光合细菌。
本发明的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成活率,成活率可达90%,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
2)向池内投喂有机肥和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有效改善养殖池的微生态环境,净化水质,增强抗病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池塘选择:选择交通便利、环境安静、避风向阳、周围无三废污染、进排水方便的地方作为池塘建造地点;
(二)池塘修整:将池塘周围杂物清除干净,池塘内壁修整平整,并涂上水泥,注入清水,池塘面积2-5亩,池深1.5-2m,每个池塘配备喷水式增氧机一台;
(三)池塘消毒和预处理:进苗前两周对池塘进行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浸泡一周后,排干池塘水后再加注新水,投放水藻,并施用有机肥,促进水藻生长,培养一周后投苗;
(四)鱼苗放养:选择健壮、活动力强、1.5-2cm长度的鱼苗培养,放养密度约1.5-2万尾/亩,放养时间选择在冬季;
(五)养殖管理:
溶解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 pH值保持在7.5~8.0;
每天按照鱼体重量的10%投喂饵料两次,粒径为0.5-1mm;
每天早中晚巡视,发现死鱼及时捞出;
每天开增氧机2次,每次2-3h;
透明度保持在25-35cm,低于此范围即排出部分旧水,同时注入部分新水,;
每半个月投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以改善养殖池的微生态环境,净化水质,增强幼苗抗病能力。
所述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为光合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华鎏水产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华鎏水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90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微胶囊悬浮剂
- 下一篇:高产的太阳鱼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