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连通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68863.6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4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姜天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奇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睿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96 | 代理人: | 董宁;谢建云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执行的直连通信方法,其中该移动终端能够通过服务器与计算设备的浏览器建立连接。该方法包括:通过服务器向计算设备的浏览器发送直连通信邀请消息,该消息包含有移动终端的直连通信地址;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浏览器的访问请求消息;如果接收到访问请求消息,则通过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直连通信响应消息,进入直连通信模式;启动web服务器以便浏览器访问移动终端的文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讯领域,尤其涉及移动终端与计算设备的浏览器进行通信的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于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使用频率正在日益提高,甚至在很多场合超过了传统的桌面电脑(PC)和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的计算性能和存储空间也在快速增长,从而允许安装和运行大量应用以及进而产生大量数据。例如,一部智能手机经过用户一段时间的使用,往往会存储有上千兆字节的图片、音频、视频、应用、文档、通信录、短消息等数据。
尽管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对这些数据进行诸如浏览、复制、删除等操作,然而如果用户位于大屏幕计算设备(如PC、笔记本电脑和智能电视)前,他可能更希望通过大屏幕计算设备来进行这些操作。这样做的一个原因是大屏幕计算设备具有更强大的I/O设备(如大显示屏),可以提高操作效率;另一个原因是与移动终端上运行的Android、IOS操作系统和应用相比,大屏幕计算设备运行的诸如Windows、MAC OS等操作系统和应用往往能提供更强大多样的功能。
目前已经有一些软件提供大屏幕计算设备对移动终端的数据管理功能。典型的例子是苹果公司的iTunes以及各种手机助手。用户在运行诸如Windows、MAC OS等操作系统的传统电脑上安装移动终端数据管理软件,将移动终端通过诸如USB等线缆连接到大屏幕计算设备,移动终端数据管理软件读取移动终端中的各种数据,并允许用户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然而,这对用户来说使用并不方便。即使有一些软件支持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连接到大屏幕计算设备,但用户仍需要在大屏幕计算设备上预先安装移动终端数据管理软件。预先安装软件不仅是繁琐和耗时的,而且在一些情况下难以实现。例如,企业内部的计算设备可能出于安全考虑限制了软件的安装权限,或者,像智能电视这样的大屏幕计算设备并不使用Windows、MAC OS操作系统,可能没有可用的移动终端数据管理软件。
因此,用户希望能更用简单快捷的方式在大屏幕计算设备上管理移动终端的数据。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方案以力图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上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执行的直连通信方法。该移动终端能够通过服务器与计算设备的浏览器建立连接。该方法包括:通过服务器向计算设备的浏览器发送直连通信邀请消息,该消息包含有移动终端的直连通信地址;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浏览器的访问请求消息;如果接收到访问请求消息,则通过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直连通信响应消息,进入直连通信模式;启动web服务器以便浏览器访问移动终端的文件。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果未接收到访问请求消息,则处于非直连通信模式。直连通信邀请消息还可以包含身份验证信息。该方法还可以包括:验证访问请求消息中是否包含该身份验证信息,以及仅当包含该身份验证信息时才通过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直连通信响应消息。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记录访问请求消息的来源IP地址以及写入cookie,以便验证浏览器之后对移动终端的文件访问。身份验证信息可以包括随机生成的数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设备的浏览器执行的直连通信方法,其中计算设备的浏览器能够通过服务器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该方法包括:通过服务器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直连通信邀请消息,该消息包含有移动终端的直连通信地址;向该直连通信地址发送访问请求消息;以及通过服务器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直连通信响应消息,进入直连通信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奇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奇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88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