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钻机的钻架固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65444.7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1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帅;李元辉;李坤蒙;张小辉;王运森;邬金;张驰;闫腾飞;唐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15/00 | 分类号: | E21B1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崔兰莳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钻机 固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山井下勘探工程中使用的便携钻机的钻架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矿山井下地质钻探或者用于科学研究的钻探工程,现阶段多借助一些地质勘探钻机来施工地质钻孔。这些钻机通常重1000kg以上,需要重型设备的牵引或拖拽才能移动到作业地点,长距离运输和变更工作地点,非常不便。因此,轻型便携钻机应运而生。该型号的钻机,凿岩深度10m~20m,重量轻,移动方便,便于携带和转运。在钻进过程中,钻机靠钻架支撑,钻架借助中心锚固膨胀螺丝单点固定,同时在四角点配有活动角螺丝进行微调,以保证钻进期间钻进方向与孔洞轴线一致。然而在工程实践中,随着凿孔深度的增加,钻机所受的轴向反作用力加大,钻机的晃动频繁,加之湿式凿孔污水回流导致的孔口壁面软化,导致直接贴靠不平整岩壁的钻架及四个活动角螺丝松动,甚至与岩壁脱离,钻进方向偏斜孔洞轴线,钻杆受到孔壁的摩擦阻力急剧增加,钻进工作停止。若进行二次架设钻机底座,钻机轴线很难与已有孔洞轴线方向一致。最终已钻孔洞报废,只能重新钻孔,加大了工作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钻架固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方便、成本低、能够稳定固定便携钻机钻架的固定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钻机的钻架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水混合堵漏剂;
步骤二:用堵漏剂和水的混合体在岩体表面砌筑底座盘固定平台;
步骤三:在底座盘固定平台以及其下部岩体上钻凿膨胀螺丝孔;
步骤四:通过第一膨胀螺丝将底座盘固定在底座盘固定平台上,所述第一膨胀螺丝将底座盘、底座盘固定平台及岩体固定在一起;
步骤五:通过第二膨胀螺丝将钻架固定在底座盘上,所述第二膨胀螺丝将钻架、底座盘、底座盘固定平台及岩体固定在一起。
所述底座盘为方形钢板制成,底座盘的四角分别设置有一个底座固定孔,底座盘的中心设置有两个钻架固定孔。
步骤一中所述的水与堵漏剂的质量比为3: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作业时,钻架及膨胀螺丝直接接触底座盘而非岩壁,固定紧凑,不会出现钻架与岩壁脱离而致使钻架大晃动现象,降低了钻孔报废率,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钻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底座盘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钻架,2-第二膨胀螺丝,3-第一膨胀螺丝,4-底座盘,5-底座盘固定平台,6-岩体,7-钻架四角螺丝,8-底座固定孔,9-钻架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携钻机的钻架固定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混合堵漏剂和水,所述堵漏剂为一种和水混合能快速凝结且具有很大抗压强度的工业材料,市场上常见粉状堵漏剂均能应用于本发明,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901快速堵漏剂,堵漏剂与水的混合质量比大约在1:3左右效果最佳,搅拌堵漏剂和水成糊状混合体即可。步骤二:用水与堵漏剂的糊状混合体在即将架设钻架1的位置的岩体6表面砌筑底座盘固定平台5,砌筑成具有一定厚度、形状方形、表面平滑、面积略大于所述底座盘4的底座盘固定平台5。步骤三:钻凿膨胀螺丝孔,依照所述底座盘4上的底座固定孔8及钻架固定孔9的位置,用电锤在底座盘固定平台5及其下部的岩体6上钻凿六个膨胀螺丝孔,底座盘4是钢板制成,其四角有四个底座固定孔8,中央有两个钻架固定孔9。步骤四:固定底座盘4,用第一膨胀螺丝3通过底座固定孔8及对应的钻孔将底座盘4固定在底座盘固定平台5上。步骤五:固定钻架1,用第二膨胀螺丝2通过钻架固定孔9及对应钻孔将钻架1固定在底座盘4上,再通过钻架1自带钻架四角螺丝7微调拧紧即可。上述步骤完成后,即可固定钻机并进行钻孔工作。
底座盘4为方形钢板制成,在钻机的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少钻架1的震动和对岩体6及底座盘固定平台5的冲击,从而直接降低了钻孔报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54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抽油杆接箍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立轴岩心钻机双卡盘交替倒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