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箭弹共线装定通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663134.1 | 申请日: | 2014-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6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许洪伟;旷亚和;胡峻铭;杨树兴;刘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16;F42B15/01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火箭弹 通信 数据传输协议 数据链路层 发送时隙 供电线路 数据传输 作战能力 传输层 数据帧 物理层 智能化 共线 三层 点火 反馈 供电 占据 应用 改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箭弹共线装定通信方法,应用于火箭弹的共线装定系统,该系统通过火箭弹的点火供电线路同时完成对火箭弹的供电和信息装定。共线信息装定方法所使用的数据帧包括发送时隙和反馈时隙,每个时隙占据5.22ms的时间长度。数据传输采用三层数据传输协议(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本发明为火箭弹智能化改造中的信息装定提供了合理的通信方法,为大幅提高火箭弹的作战能力提供了一定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共线装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火箭弹的共线装定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实践证明,信息化战争有别于传统作战的模式,精确制导武器成为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关键因素,其中以精确制导武器出现、特别是远程纵深精确打击武器的出现标志着战争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战争时代。
然而,我国传统火箭弹都不具有精确制导武器设备的特点,作战效能低下,已经远远达不到现代战场的作战要求。目前火箭弹智能化改造是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热点。精确制导火箭弹需要在发射前进行信息装定,而传统火箭弹发射平台仅存在一条火箭弹发动机点火供电线路,为适应精确制导火箭弹的发展,需要对传统火箭弹发射平台进行改造,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火箭弹信息装定的共线装定通信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具有简洁、灵活、可靠的优点,可以有效的满足传统火箭弹的智能化改造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火箭弹共线装定的共线装定通信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火箭弹共线装定通信方法,应用于火箭弹的共线装定系统,该系统通过火箭弹的点火供电线路同时完成对火箭弹的供电和信息装定。共线信息装定方法所使用的数据帧包括发送时隙和反馈时隙,每个时隙占据5.22ms的时间长度,各时隙均由前导时钟、帧同步、帧命令、帧状态、帧数据、帧校验和间隔保护组成;共线信息装定方法满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三层通信传输协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任意一枚未进行炮管编码的火箭弹上电;
步骤2、对上电的火箭弹进行炮管编码;
步骤3、在当前状态下,判断是否所有的火箭弹都已经完成炮管编码,若仍存在未进行炮管编码的火箭弹,则返回执行步骤1,否则,执行步骤4;
步骤4、对每一枚炮管编码成功的火箭弹的设备自检情况进行查询;
步骤5、向所有炮管编码成功的火箭弹进行GNSS星历数据广播;
步骤6、对每一枚炮管编码成功的火箭弹发送目标信息装定数据;
步骤7、对每一枚炮管编码成功的火箭弹发送火箭弹发射命令。
本发明为火箭弹智能化改造中的信息装定提供了合理的通信方法,为大幅提高火箭弹的作战能力提供了一定保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火箭弹共线装定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火箭弹共线装定通信系统的数据帧格式;
图3示出了火箭弹共线装定通信系统中发送时隙数据标准帧格式;
图4示出了火箭弹共线装定通信系统中发送时隙数据帧格式;
图5示出了火箭弹共线装定通信系统中反馈时隙数据标准帧格式;
图6示出了火箭弹共线装定通信系统中反馈时隙数据帧格式;
图7示出了火箭弹共线装定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火箭弹共线装定通信方法的炮管编码流程图;
图9示出了火箭弹共线装定通信方法的炮管编码帧格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31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