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邻区添加方法、装置及基站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62929.0 | 申请日: | 2014-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3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李轶群;盛煜;毕猛;陈国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添加 方法 装置 基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邻区添加方法、装置及基站。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用户在不同网络下的无缝切换,必须确保小区间的移动性功能。而小区的邻区关系是保证小区间的移动性功能的关键点。因此,小区邻区的管理至关重要。
在现网中,小区的邻区关系都是在网络建网初期依据规划制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该网络范围内很可能新增一个小区,但是目前而言,该网络无法得知该新增的小区,因此也无法自动添加。由此出现小区漏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邻区添加方法、装置及基站,能够解决小区漏配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邻区添加方法,该方法包括:
向主小区的邻区发送请求以获取所述邻区的邻区列表;
收集所述主小区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激活集中的邻区信息;
根据所述获取的所有邻区的邻区列表和所述收集的所有UE的激活集中的邻区信息,生成第一邻区添加备选集;
根据所述生成的第一邻区添加备选集,添加所述主小区的邻区。
一种邻区添加装置,该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向主小区的邻区发送请求以获取所述邻区的邻区列表;
收集模块,用于收集所述主小区中所有UE的激活集中的邻区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模块获取的所有邻区的邻区列表和所述收集模块收集的所有UE的激活集中的邻区信息,生成第一邻区添加备选集;
添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第一邻区添加备选集,添加所述主小区的邻区。
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所述邻区添加装置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区添加方法、装置及装置,首先,向主小区的邻区发送请求以获取所述邻区的邻区列表;以及,收集主小区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激活集中的邻区信息;接下来,根据所述获取的所有邻区的邻区列表和所述收集的所有UE的激活集中的邻区信息,生成第一邻区添加备选集;然后,根据所述生成的第一邻区添加备选集,添加主小区的邻区。这种通过邻区自动添加的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网络中小区漏配的问题,从而降低用户移动时调换的风险,提高网络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区添加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区添加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邻区添加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邻区添加方法,该方法尤其适用于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本方法应用于邻区添加装置,该装置可设置在基站内。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向主小区的邻区发送请求以获取所述邻区的邻区列表。
其中,本发明中的主小区是指当前所要进行邻区添加处理的小区。
具体地,基站对应多个小区,也即基站可与所述多个小区进行通信。当基站相对应的一个小区要添加邻区时,邻区添加装置根据存储的该小区(在本发明中称之为主小区)的邻区列表向邻区列表中每个相应的邻区发送请求从而获取其最新的邻区列表;或者,邻区添加装置主小区根据存储的主小区的邻区列表与每个相应的邻区进行通信,从而与邻区交换该主小区的邻区列表。其中,主小区的邻区列表中记录该主小区与其邻区的关系,而邻区的邻区列表中记录该邻区与它的邻区的关系。
S12、收集主小区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激活集中的邻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29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光学编码的追踪与定位系统与方法
- 下一篇: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