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对象空间地理信息的城镇门牌号码编码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60682.9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9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敏;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海敏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对象 空间 地理信息 城镇 门牌 号码 编码 技术 | ||
技术领域
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城镇门牌号码编制、地理信息。
背景技术
截止目前,按长期广泛应用的城镇门牌号码编制方法编制的门牌号码不包含编码对象的空间地理信息,且随着城市的发展住户的变化,经常有逆序乱序编码等现象,不能满足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突发事件应对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对城镇门牌号码应包含信息的需要。本技术方案将编码对象的空间地理信息融入编码,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编码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
基于对象空间地理信息的城镇门牌号码编码技术。
技术方案简介:现状广泛应用传统的城镇门牌号码编制方法不包含编码对象的空间地理信息,且经常有逆序乱序编码的现象,不能满足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突发事件应对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对城镇门牌号码应包含信息的需要。本技术是针对这种状况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以编码对象的相对空间线性尺度作为主要的编码依据;可以以此技术为技术支撑,报请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组织编制相应的国家或者行业技术标准。
一、技术开发目的
基于对象空间地理信息的城镇门牌号码编码技术的开发目的,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现状,为规范城市、建制镇街道门牌号码的编制,方便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满足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突发事件应对等各方面对城镇门牌号码所包含信息不断增长的需求。
二、技术应用前景
本技术可经政府部门认可后,组织编成相应的技术规范,指导或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城市、建制镇街道门牌号码的编码工作。
三、技术要则
本技术方案以编码对象的相对空间线性尺度和与道路的相对方位作为主要的编码参考依据,包含城镇道路街道分类,城镇道路街道门牌号码编码坐标系统的建立,城镇道路街道门牌号码编制规则,城镇道路街道新旧门牌号码过渡方案等内容。
A、城镇道路街道分类
城镇道路街道可分类为:直线型、射线型、折线型、环形、直(折)线段道路街道。
直线型道路街道是指其轴线可近似认为可不受限制向两端延长的直线的道路街道;
折线型道路街道是指其轴线可近似认为可不受限制向两端延长的折线的道路街道;
射线型道路街道是指其轴线可近似认为可不受限制向一端延长的直线或折线的道路街道;
环形道路街道是指其轴线是由一组线段围成的首尾相连或基本相连的封闭环形或者近似封闭环形的道路街道;
线段型道路街道是指其轴线由多个线段组成的两端都有终点的道路街道。
B、城镇道路街道门牌号码编码坐标系统
1、道路街道门牌号码编码坐标系统一般规定
一个城市、一个建制镇应该使用统一的街道门牌号码编码坐标系统确定规则和实施方案,
每条道路或者每个街道应该使用唯一的门牌号码编码坐标系统和坐标轴原点;
轴线相衔接的多条道路或者多个街道(如一路多名)可以共用同一的门牌号码编码坐标系统和坐标轴原点;
不同道路编码坐标原点的经纬度(或者平面坐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道路街道门牌号码编码坐标系统分类
应该根据每条道路或者每个街道的走向情况选用不同的编码坐标系统。
可用的编码坐标系统有:
1) 直线型道路街道编码坐标系统:是指适用于道路街道轴线可近似被认作一条直线的道路街道的编码坐标系统。
2) 折线型道路街道编码坐标系统:是指适用于道路街道轴线可近似被认作是一组首尾相连的直线段组成且两端均无端点的道路街道的编码坐标系统。
3) 射线型道路街道编码坐标系统:是指适用于道路街道轴线可近似被认作是一组首尾相连的直线段组成且一端有端点的道路街道的编码坐标系统。
4) 环型道路街道编码坐标系统:是指适用于道路街道轴线可近似被认作是一组首尾相连的直(曲)线段组成的环型道路街道的编码坐标系统。
5) 折线段型道路街道编码坐标系统:是指适用于道路街道轴线可近似被认作是一组首尾相连的直线段组成且两端均有端点的道路街道的编码坐标系统。
3、道路街道编码坐标系统坐标轴原点确定规则
1)、直线型道路街道编码坐标系统;
城镇的直线道路编码坐标系统的一个方向的坐标轴的原点一般应该大致一致(指经度或者纬度),也可以不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海敏,未经张海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06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