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湖泊淤泥建造生态浮岛净化水质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658541.3 | 申请日: | 2014-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8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方根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水源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肖爱华 |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湖泊 淤泥 建造 生态 净化 水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湖泊淤泥建造生态浮岛净化水质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一)将湖泊内的淤泥打捞出来,在就近的工厂内经干化、成型、封釉及表面粗糙处理,烧制成比重在400‑600 kg·m‑3,粒径在5~20mm,不吸水的漂浮颗粒;(二)用漂浮颗粒构筑生态浮岛;分层构建漂浮种植平台,自上而下依次由种植素土、草垫层、格栅和由网包裹的漂浮颗粒相互连接组成,漂浮颗粒由防老化高强塑料网或金属网包裹;漂浮种植平台构筑初期,对其喷洒微生物进行定向接种培育;(三)在生态浮岛上种植植物。本发明实现了对淤泥的回收利用以及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不仅可以解决湖泊富营养化等污染水质的净化问题,还可以增加整体水域绿化面积,修复湿地,进而更好地调节气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质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湖泊淤泥建造生态浮岛净化水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地方湖泊淤泥污染水体的现象非常突出。传统常用的治理湖泊淤泥污染的方法主要有底泥疏浚。在污染源控制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底泥则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清淤疏浚通常被认为是消除内源污染的重要措施。然而,疏浚技术通常是决定疏浚效果好坏的关键。从最早的人工挖泥到现在的精确水下吸泥,疏浚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疏浚作为水利工程和航道工程措施有重要效用,但作为水质治理目前还存在一些难于克服的问题,如一定程度上引起上覆水污染物浓度增加,疏浚后淤泥以其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含水量高而难以处理。目前,处理淤泥主要的方法是填埋或加工成肥料用于农业生产,但由于大部分的淤泥中都富集着或多或少的重金属,填埋或做成肥料都会污染土壤或农作物。利用淤泥做成建材,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因其含水量大,运输路程远,使其生产成本远高于泥土,因此,市场难以接受。
近年来生物-生态修复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由于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到目前为止,在利用湖泊淤泥建造生态浮岛净化水质方面还未见有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湖泊淤泥建造生态浮岛净化水质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湖泊淤泥建造生态浮岛净化水质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淤泥烧制成漂浮颗粒
将湖泊内的淤泥打捞出来之后,在就近的工厂内经过干化、成型、封釉及表面粗糙处理,最后进行烧制,制作成比重在400-600kg·m-3、不吸水的漂浮颗粒,漂浮颗粒粒径在5~20mm;
(二)用漂浮颗粒构筑生态浮岛(分层构建)
分层构建生态浮岛即漂浮种植平台,漂浮种植平台自上而下依次由种植素土、草垫层、格栅和由网包裹的漂浮颗粒相互连接组成,漂浮颗粒由防老化高强塑料网或金属网包裹,外面还裹有防晒网,以增加漂浮种植平台的净化效果和使用年限。
漂浮种植平台构筑初期,对其喷洒微生物进行定向接种培育,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漂浮颗粒的表面流动,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漂浮颗粒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在生物膜上由细菌及其它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功能都达到了平衡和稳定,可以持续不断地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使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变成能够被农作物直接吸收的氮磷等无机物。
(三)在生态浮岛上种植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水源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水源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85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