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脱硫净化的提效环及塔内提效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57519.7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7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高继贤;李静;阎冬;陈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脱硫 净化 提效环 塔内提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高效脱硫净化的提效环及塔内提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环保政策的落实,火电厂大气排放的SO2浓度进一步降低。目前,火电厂已经开始普遍实施将大气排放中的SO2浓度降低至50mg/Nm3,并且在超洁净排放的政策推动下,东部和中部部分地区的火电厂也已开始示范并推广将大气排放的SO2要求浓度降低至35mg/Nm3。相比之前SO2排放浓度为100mg/Nm3的要求,新标准意味着各火电厂的脱硫效率需要大幅提升。考虑到我国火电厂排放烟气中SO2的浓度普遍都在5000mg/Nm3以下,因此98%-98.5的脱硫效率已可使绝大部分脱硫装置满足原有排放标准的要求,而且98.5%的脱硫效率也基本上成为常用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的上限值。
在采用新的排放标准后,火电厂的脱硫效率普遍都达到了98.5%以上甚至接近99%;而且在超洁净排放的标准要求下,多数脱硫塔需实现99%-99.5%的脱硫效率,不难看出,高效脱硫技术已成为发展的新趋势。
为了突破98.5%的脱硫效率上限值,并实现之前较少提出的高脱硫效率,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采取了一些措施,普遍方法是采用两个或类似两个吸收塔串联的方式来达到高脱硫效率,包括单塔双循环、双塔双循环等技术。这样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脱硫效率,但是却带来了投资和占地上的增加,降低了很多不具有足够场地的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并且,新环保政策同时对微细粉尘、SO3气溶胶、重金属颗粒等PM2.5污染物的减排也已提上了日程,因而在高效脱硫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降低粉尘浓度、减轻“石膏雨”已经成为了大气环保行业人士的研究热点。
综上,开发节地、投资低的高效脱硫净化装置和技术,是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脱硫净化的提效环及塔内提效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的脱除效率,降低粉尘浓度,并节约投资和占地面积。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脱硫净化的提效环及塔内提效结构,包括塔体;
所述塔体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导流栅、除雾器、喷淋层、提效环、烟气入口导流环、烟气入口、脱硫浆液池,所述脱硫浆液池内设有pH调节器、氧化空气管道和射流搅拌;
其中,所述喷淋层为多层,且每层所述喷淋层处均设有用于聚拢烟气的所述提效环,所述提效环包括如下结构:
在每层所述喷淋层处,所述提效环位于所述喷淋层的下方;所述提效环包括上层的提效板和下层对所述提效板进行支撑的支撑板;所述提效板为环状板,并依所述塔体的内壁设置;
或者;
在每层所述喷淋层处,所述提效环位于与所述喷淋层等高的位置;所述提效环包括上下两层环状弧形板,该两层环状弧形板依塔体的内壁设置并分设于喷淋层的上下两侧,所述环状弧形板的第一端与塔体内壁连接,第二端与喷淋层连接,以对每层所述喷淋层进行安装固定;上下两层环状弧形板上布有孔。
较佳地,当所述提效环为设置于所述喷淋层下方的提效环时,所述提效板为一倾斜板,所述提效板与塔体内壁连接的一端为其第一端,另一端为其第二端,所述提效板的第一端高于第二端;
所述提效板与塔体内壁的夹角为θ1,90°<θ1<120°。
较佳地,多层所述提效板在所述塔体径向上的长度,从最下层向最上层依次递减。
较佳地,所述支撑板包括均匀分布的多块分支板;
所述分支板为一倾斜板,每块所述分支板与塔体内壁连接的一端为其第一端,另一端为其第二端,所述分支板的第一端低于第二端;
且所述分支板的第二端向上延伸直至与所述提效板连接,并与所述提效板之间形成一夹角θ2,30°<θ2<60°。
较佳地,同层所述分支板在所述塔体径向上的长度相同,且在多层所述支撑板中,其分支板的长度从最下层向最上层依次递减。
较佳地,当所述提效环为与所述喷淋层等高设置的所述提效环时,上下两层的所述环状弧形板从其第一端向第二端圆滑过渡,且向远离所述喷淋层的方向拱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75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筒结构的多段立式大温差吸收机
- 下一篇:一种锌渣陶瓷集热板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