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57348.8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8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严建勇;董毅;胡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玮锋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5/00 | 分类号: | B08B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地址: | 2153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载带的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载带是一种带状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包装领域。它配合盖带(上封带)使用,将电阻,电容,晶体管,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承载收纳在载带的口袋中,并通过在载带上方封合盖带形成闭合式的包装,用于保护电子元器件在运输途中不受污染和损坏。载带主要由模具注塑成型,在成型过程中,带体表面会沾覆上大量灰尘,目前的处理方法通常是用布条或者毛巾对其进行拭擦,采用此类除尘方法所到达的清洁度较高,但是效率却很低下,严重阻碍了生产进度,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除尘效率高且清洁度大的除尘设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尘系统,其包括除尘装置和与该除尘装置相互连通的空压机,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风筒和与空压机相互连通的气流回旋组件,风筒包括进风端和出风端,气流回旋组件设置在该进风端和出风端之间,空压机可增大气流回旋组件内的空气压强,产生由进风端向出风端流动的气流。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气流回旋组件包括气流回旋器和收容该气流回旋器的收容件,气流回旋器呈圆筒型,其上设置有环形凹槽,在凹槽其中一边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
所述收容件呈中空的方形,其通过接管与所述空压机相互连通,该接管上设置有压力调节按钮,调节该压力调节按钮可调节收容件内的空气压力。
所述气流回旋器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对凸环,该对凸环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的两侧,并且分别与所述进风端和出风端相互抵靠。
所述风筒的进风端上设置有一对相互对称的长形槽。
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风筒的进风端的挡风盖,该挡风盖包括套设在进风端外的盖壁和与进风端端口相互抵靠的盖顶,在盖壁上设置有一对与所述长形槽相互对应的凹槽。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实施例揭示了一种除尘系统,其包括除尘装置和与该除尘装置相互连通的空压机,除尘装置包括风筒和与空压机相互连通的气流回旋组件,风筒包括进风端和出风端,气流回旋组件设置在该进风端和出风端之间,空压机可增大气流回旋组件内的空气压强,产生由进风端向出风端流动的气流。载带由进风端经过时,强大的气流可将载带表面的尘埃裹走,从而起到除尘效果,自动化程度高,减低了人工除尘的成本和耗时,提高了除尘效率,生产效率,并且清洁度大。
附图说明
图1是除尘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除尘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除尘系统的气流回旋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除尘系统主要用于清除载带表面的尘埃,本系统包括除尘装置1和与该除尘装置1相互连通的空压机(图未示),空压机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普通的空气压缩机,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参照图1,除尘装置1包括风筒2和与空压机相互连通的气流回旋组件3,风筒2包括进风端21和出风端22,气流回旋组件3设置在该进风端21和出风端22之间;载带从进风端21经过,出风端22与尘埃收集器(图未示)相互连接,当空压机启动后,可增大气流回旋组件3内的空气压强,从而产生由进风端21向出风端22流动的气流,该气流可带走载带表面的尘埃,起到除尘清洁的效果。
具体地,参照图2,气流回旋组件3包括气流回旋器31,该气流回旋器31大致呈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其中一端与进风端21相互连接,另一端与出风端22相互连接,在气流回旋器31上还设置有一道环形凹槽7,在该凹槽7靠近出风端22那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8,这些通风孔8均与出风端22相互连通。在气流回旋器31的两个端部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凸环9,该对凸环分别位于凹槽7的两侧,并且分别与进风端21和出风端22相互抵靠。
气流回旋组件3还包括收容上述气流回旋器31的收容件32,该收容件32为呈中空的方形件,其包裹在气流回旋器31外,并与进风端21和出风端22的外壁相互紧密连接,从而使得收容件32内形成较为密闭的空间。收容件2通过一根接管(图未示)与上述空压机相互连通,从而能利用空压机增大收容件2内的空气压力,在该接管上设置有压力调节按钮(图未示),该压力调节按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普通的放气阀,调节该压力调节按钮可调节收容件2内的空气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玮锋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玮锋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73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套管预热器内管结疤的清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直线式医用分拣机分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