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CADA系统基于线程冗余的通信容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55841.6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7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超;包德梅;颜儒彬;李佑文;罗存;王志心;岳以洋;褚红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16 | 分类号: | G06F1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许婉静 |
地址: | 210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cada 系统 基于 线程 冗余 通信 容错 方法 | ||
1.一种SCADA系统基于线程冗余的通信容错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SCADA系统的线程与系统服务管理进程之间的心跳检测和状态通知交互信息,系统服务管理进程定时检测冗余线程状态和通信状态,当检测到故障时,系统服务管理进程通知线程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ADA系统基于线程冗余的通信容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CADA系统基于线程冗余的通信容错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设定SCADA系统线程的冗余切换顺序;
步骤二、系统进行初始化,通过心跳时间间隔t1定时向系统服务管理进程发送心跳检测,系统服务管理进程获得SCADA系统线程状态;
步骤三、系统服务管理进程按步骤一设定的线程的冗余切换顺序选择首个状态就绪的线程提供服务;
步骤四、基于故障检测时间间隔t2,定时根据链路状态对提供服务的线程设置线程通信状态并通知系统服务管理进程;
步骤五、经过间隔时间t3,系统服务管理进程定时检测线程状态和线程通信状态,如果检测到线程故障或线程通信故障进行线程切换,否则,等到下次检测周期检测线程状态和线程通信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CADA系统基于线程冗余的通信容错方法,其特征在于,t3>t2>t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CADA系统基于线程冗余的通信容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CADA系统各线程以心跳时间间隔t1定时向系统服务管理进程发送心跳,系统服务管理进程收到心跳报文后返回心跳报文进行确认,并设置线程状态为就绪;系统服务管理进程维护以步骤一设定的切换顺序为序的线程队列,如果超时未收到心跳报文,则设置线程状态为故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CADA系统基于线程冗余的通信容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系统服务管理进程按照步骤一设定的线程冗余切换顺序,从线程队列中选择首个状态就绪的线程提供服务,系统服务管理进程向所述首个状态就绪的线程发出开始服务的信号,所述线程收到开始服务的信号后进行确认,并开始提供通信服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CADA系统基于线程冗余的通信容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服务的线程在故障检测时间间隔t2时刻,根据链路状态设置线程通信状态为通信正常或故障,并将线程通信状态发送至系统服务管理进程,系统服务管理进程收到线程通信状态回送状态进行确认,如果通信状态发生变化,将最新的通信状态发送至系统服务管理进程,系统服务管理进程收到线程最新通信状态回送状态进行确认,SCADA系统中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保持就绪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CADA系统基于线程冗余的通信容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检测到线程故障或者线程服务故障,具体进行以下处理:
当系统服务管理进程超时未收到SCADA系统线程发送的心跳报文,则为线程故障,系统服务管理进程检测到当前服务的线程故障,进行线程切换,向线程队列中下一个状态就绪的线程发出开始服务的信号,所述下一个状态就绪的线程收到信号后进行确认并开始提供通信服务;
系统服务管理进程检测到当前服务的线程通信故障,向所述通信故障的线程发出退出服务的信号,所述线程收到信号后退出服务,系统服务管理进程向线程队列中下一个状态就绪的线程发出开始服务的信号,所述一个状态就绪的线程收到信号后进行确认并开始提供通信服务;
正在提供通信服务的线程如果超时未收到系统服务管理进程回送的心跳报文,则停止通信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58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件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移动终端中恶意操作的识别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