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架摇枕弹簧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53501.X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6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卢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浠水盛通弹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F16F1/02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饶建华 |
地址: | 4382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架 弹簧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弹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机车车辆的转向架摇枕弹簧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运输业向着高速、重载的方向不断发展,对车辆零部件的疲劳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货车转向架的关键零部件,摇枕弹簧在实现车辆载荷的均匀传递,缓和线路不平顺引起的振动与冲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保障行车安全,迫切需要提高摇枕弹簧的抗冲击性能和持久性能及使用寿命。目前的转向架摇枕弹簧普遍存在抗冲击性能、持久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对货车的正常使用带来很大麻烦,因此,研发一种新的转向架摇枕弹簧的生产方法,以改进其产品性能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的转向架摇枕弹簧普遍存在抗冲击性能、持久性能差,使用寿命短,影响货车正常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转向架摇枕弹簧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转向架摇枕弹簧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卷制:热卷时的温度控制在850~920℃,卷制好后对弹簧的节距按生产要求进行调整;
(2)去应力退火:控制去应力退火时使钩环加工完毕后的温度为820~900℃;这样可以消除卷制时形成的内应力,稳定弹簧尺寸,提高金属丝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极限;
(3)立定或强压处理:将去应力退火后的弹簧两端向磨削、切尾,然后进行立定或强压处理;可提高弹簧静载的承载能力25%;
(4)表面防腐处理:在成型的弹簧表面镀锌,涂油或漆后检验、包装即得。此步可提高弹簧的持久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生产的转向架摇枕弹簧能够充分满足疲劳试验要求,承载内圆和外圆弹簧经过3×106次循环后均未出现疲劳断裂和折断,抗冲击性能和持久性优良,使用寿命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生产K2型转向架摇枕弹簧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1)卷制:热卷时的温度控制在850℃,卷制好后对弹簧的节距按生产要求进行调整;
(2)去应力退火:控制去应力退火时使钩环加工完毕后的温度为820℃;这样可以消除卷制时形成的内应力,稳定弹簧尺寸,提高金属丝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极限;
(3)立定或强压处理:将去应力退火后的弹簧两端向磨削、切尾,然后进行立定或强压处理;可提高弹簧静载的承载能力25%;
(4)表面防腐处理:在成型的弹簧表面镀锌,涂油或漆后检验、包装即得。此步可提高弹簧的持久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按《机车车辆悬挂装置钢制螺旋弹簧》TB/T2211-2010检验本实施例方法制备的K2型转向架摇枕弹簧,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如下表1:
表1K2型转向架摇枕弹簧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说明本实施例方法对提升弹簧的抗冲击能力及承载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实施例2
以生产K5型转向架摇枕弹簧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1)卷制:热卷时的温度控制在920℃,卷制好后对弹簧的节距按生产要求进行调整;
(2)去应力退火:控制去应力退火时使钩环加工完毕后的温度为900℃;这样可以消除卷制时形成的内应力,稳定弹簧尺寸,提高金属丝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极限;
(3)立定或强压处理:将去应力退火后的弹簧两端向磨削、切尾,然后进行立定或强压处理;可提高弹簧静载的承载能力25%;
(4)表面防腐处理:在成型的弹簧表面镀锌,涂油或漆后检验、包装即得。此步可提高弹簧的持久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按《机车车辆悬挂装置钢制螺旋弹簧》TB/T2211-2010检验本实施例方法制备的K5型转向架摇枕弹簧,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如下表2:
表2K5型转转向架摇枕弹簧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说明本实施例方法对提升弹簧的抗冲击能力及承载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实施例3
以生产K6型转向架摇枕弹簧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1)卷制:热卷时的温度控制在890℃,卷制好后对弹簧的节距按生产要求进行调整;
(2)去应力退火:控制去应力退火时使钩环加工完毕后的温度为870℃;这样可以消除卷制时形成的内应力,稳定弹簧尺寸,提高金属丝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极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浠水盛通弹簧有限公司,未经浠水盛通弹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35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