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转移装置用的阀芯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50719.X | 申请日: | 2014-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5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龚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柱 |
主分类号: | F16K11/085 | 分类号: | F16K11/0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转移 装置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转移装置,尤其但不排它地涉及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用的阀芯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大致是:活塞向下运动,混合可燃气体进入汽缸;活塞向上运动压缩可燃气体;火花塞点燃可燃气体使其爆炸,爆炸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对活塞作功,使活塞往下运动,活塞通过连杆,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由于惯性的作用,曲轴继续转动,曲轴通过连杆将曲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的直线运动,活塞向上推送废气,使其排出汽缸。简而言之,吸气→压缩→作功→排气。能否在现有内燃机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去除“压缩→作功”过程,保留“吸气→排气”过程,进而将改造后的装置用在抽气或者压缩空气或者抽水或者扬水的场合。
为此,人们提出了一种利用活塞的往复运动将流体转移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活塞的提拉运动,使汽缸内的收纳腔形成负压区,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外界流体通过输入通道压入收纳腔;利用活塞的下压运动,使收纳在汽缸内的流体通过输出通道压出收纳腔。
一个工作周期中,分为输入阶段和输出阶段。输入阶段时,收纳腔需要与输入通道连通;输出阶段时,收纳腔需要与输出通道连通。为了提高转移装置的转移效率,装置设置了多个活塞、多个收纳腔、多个输入通道及多个输出通道,因此,一个工作周期中,需要实现多个收纳腔与多个输入通道连通,多个收纳腔与多个输出通道连通。如何实现这个连通功能呢。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如何实现多个收纳腔与多个输入通道连通,多个收纳腔与多个输出通道连通。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流体转移用的阀芯的设计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用的阀芯的设计方法,其包括可在阀腔内自由且密闭式转动的外柱面,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阀芯的第一通道的末端和第二通道的末端设置成与汇流腔连通,将第一通道的首端和第二通道的首端设置成沿阀芯的径向延伸到阀芯的外周面。
具体地,所述的使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数量与活塞的数量相同,使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交替均匀阵列。
再具体地,将所述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汇流腔均设置为柱状中空体,使汇流腔的轴线与阀芯的轴线同轴设置。
更具体地,使所述的汇流腔只能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与外界连通。
有利地,将所述的阀芯沿轴向方向的截面设置为“工”字形。
有利地,所述的阀芯还设置有贯穿阀芯的通风孔,使所述通风孔位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是所述通风孔不与第一通道或者第二通道相通。
有利地,所述的阀芯沿其轴向贯穿有4个螺纹孔。
有益效果
本着简单可靠的原则,本发明将阀芯的第一通道的末端和第二通道的末端通过汇流腔连通,实现了多个收纳腔共享一个阀芯,减少了零件数量,简化了传动环节,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将第一通道的首端和第二通道的首端设置成沿阀芯的径向延伸到阀芯的外周面,实现了汇流腔与收纳腔的连通,以及汇流腔与外界的连通。
将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汇流腔设置为柱状中空体,可方便零件的制造及加工。
将阀芯沿轴向方向的截面设置为“工”字形以及在阀芯上设置多个通风孔,不仅减轻了转移装置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还有利于装置的散热。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发明及其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如下:
图1是沿四个收纳腔的轴线所在平面剖切后的转移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公开的阀芯的立体图;
图3-图4是阀芯的不同方向的剖切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收纳腔;2.输入通道;3.输出通道;4.通风孔;5.阀芯;6.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汇流腔;9.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区分构件的首端和末端,本申请将靠近阀芯5轴线的那端称之为该构件的末端,而远离阀芯5轴线的那端称之为首端。
在此,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流体转移装置,为了提高装置的转移效率,所述流体转移装置设置四个活塞单元,四个活塞单元以阀芯5的轴线为轴线环形均布阵列。将主体上的四个输入通道2和四个输出通道3中的三个输入通道2和三个输出通道3用塞块密封,转移装置仅保留一个输入通道2和一个输出通道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柱,未经龚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07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线调节启闭速度的止回阀
- 下一篇:一种除尘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