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无粘结剂负极的氧化锡/碳纤维毡的方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48186.1 | 申请日: | 2014-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9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闫飞龙;唐轩;卫月华;杨婷;王太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93 | 分类号: | H01M4/1393;H01M4/139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性能 锂离子电池 粘结 负极 氧化 碳纤维 方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静电纺丝法制备无需粘结剂的的锡基/碳纤维毡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应运而生,锂离子电池因其高电压、高比能量、长寿命、低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各种电子产品的首选电源。同时,锂离子电池在国防工业、空间技术、电动汽车等领域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目前商业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碳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科研工作者对碳材料做了比较多的研究工作,从无定形碳到天然石墨,都进行了制备方法、表面修饰等多方面研究,但由于受到理论比容量(372mAh/g)的限制,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很难进一步提高。金属氧化物或合金具有较高的容量,已引起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如Sn02、CoO、CuO、SnCu、SnNi、SnCo等。其中,锡的氧化物因为具有高比容量和低嵌锂电势而倍受关注,且被认为是碳负极材料最有希望的代替物,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高达300%以上,循环期间锂离子的反复嵌入与脱出过程中易出现“粉化”和“团聚”现象,这些都导致锡的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稳定性迅速衰减,从而限制了其商业化进程。
目前解决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粉化”的方法之一:制备纳米级的氧化锡,如纳米棒,纳米线,纳米颗粒等,进而减轻“粉化”。另一解决途径就是把氧化锡均匀分散在缓冲基质上,以达到限制其“粉化”。目前石墨化碳材料是被广泛使用的缓冲基体,因为石墨化碳材料具有较高的库仑效率,柔软,相对较低的质量,稳定的充放电性能,而且价格低廉。此外,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它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人们采用各种合成方法,制备锡和锡氧化物/炭复合材料,利用复合材料组分间的协同效应,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来提高锡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目前大部分解决方案工艺合成步骤繁琐,或者使用了模板,成本过高,限于实验室条件,不利于商业大规模生产。本发明提出了制备纳米级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颗粒,并且炭纤维毡将锡和锡氧化物从物理上彼此分隔开,可以有效阻止纳米颗粒的团聚,进而在充放电反应过程中容纳金属颗粒体积变化。其次,同时包覆炭层的质量占复合材料总质量的比例较小,理论比容量可以更大。总之,有效采取两种方案解决思路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无粘结剂负极的氧化锡/碳纤维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的一种无粘结剂制备锡基/碳纤维毡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制得均匀分散于石墨化碳缓冲基体中的锡单质及锡基氧化物纳米颗粒。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备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易于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以及应用广泛等优点。
1、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
2、将氧化石墨烯(GO)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超声20-40min,制得浓度为0.01-0.1mg/ml的悬浊液备用;
3、将聚丙烯腈(PAN),二水合二氯化锡溶解于DMF中,浓度分别为3-10%和2-6%,在40-80℃温度范围内磁力搅拌直至溶液澄清,时间为2-6h;
4、上述溶液冷却至常温后,混合步骤(2)(3)所得的溶液,作为纺丝前驱体溶液。
前驱体溶液被转移到一个带有0.3-1.2mm内径不锈钢针头的5ml,10ml或者20ml的注射器里,注射泵控制前驱体溶液的流速,大概为0.1-0.8mL/h;
取铝箔散热片作为收集板,针头垂直于收集板,间距为8-15cm,直流高压源选择8-15KV的高压;
收集材料,在真空干燥箱60-80℃干燥10-24h,在空气中180-240℃的预氧化处理1-4h(升温速率为1-5℃/min),然后剪片方形或者打片圆形,然后在氩气中400-800℃(升温速率为3-8℃/min)碳化1-3h。
一种碳纤维基氧化锡&石墨烯纳米复合负极材料制备锂离子负极材料的方法,步骤如下:
取碳化活性材料真空干燥箱60-80℃干燥10-24h,直接称量(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无粘结剂负极,无需导电剂和粘结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81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