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通信基站机房的节能型换热设备及其构成的空调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44861.3 | 申请日: | 2014-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9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创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F25B39/00;F25B39/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军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通信 基站 机房 节能型 设备 及其 构成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设备,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通信基站机房的节能型换热设备及其构成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的通信基站机房都需要制冷,由于热源发热量的差异,小功率发热量的通信设备仅放在专用的机柜内,仅需要用不带制冷机组的热交换器就能够实现室内外的热交换,但对于发热量较大的通信设备必须放在有足够空间的房间里面,并且在该房间里面必须安装至少一台与发热功率相当的制冷空调。
现有技术中,通信基站机房用空调以安装舒适性家用空调或基站空调为主,该两种空调的缺陷如下:
(1)制冷空调的压缩机全年工作,电力能耗巨大;
(2)没有在室外环境温度很低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室外的自然冷空气对机房内部进行制冷;
(3)普通家用空调制冷时,使得机房内部空气湿度常年过低,影响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行。
若采用目前市场上的基站专用空调时,使得初期投入大幅度增加,同时制冷的电力能耗却并没有大幅度降低,耗财耗能。
因此,研发一种节能型的用于通信基站机房的空调设备,就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现方便、成本低廉且节能减排的换热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通信基站机房的节能型换热设备,包括换热外壳和设置在换热外壳内腔的换热模组;所述换热外壳内设置有将其内部隔离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腔体的隔板,其中一侧腔体为内循环腔体,该内循环腔体上分别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内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出风口,所述内循环腔体作为机房室内的空气循环通道;另一侧腔体为外循环腔体,所述外循环腔体上分别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外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所述外循环腔体作为机房室外的空气循环通道,在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处均设有风机;所述换热模组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换热管,所有换热管通过换热隔板分为与内循环腔体和外循环腔体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中一侧的所述换热管部分位于所述内循环腔体内,另一侧的所述换热管部分位于所述外循环腔体内。通过上述设置,可在脱离于空调制冷机组的基础上,实现室内外的空气直接通过节能型换热设备进行热交换,充分利用室外的自然冷空气对机房内部进行制冷,达到节能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内循环进风口位于所述内循环出风口上方,所述外循环进风口位于内循环出风口下方,所述外循环出风口位于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和所述内循环出风口之间,所述换热模组位于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和内循环出风口之间。通过上述设置,两侧的气流方向以相反的方向流动,提高了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为“一”字型直管。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为烧结型直热管。
再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上安装有换热片。
优选的,所述换热片为换热铝片。
优选的,所述换热隔板设置在所述换热管的中部。
在上述节能型换热设备的结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所述的用于通信基站机房的节能型换热设备,以及空调制冷机组;在所述用于通信基站机房的节能型换热设备的所述外循环进风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冷却进风的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空调制冷机组连接。
优选的,所述蒸发器通过铜管与所述空调制冷机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换热外壳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内循环腔体和外循环腔体,两个腔体分别负责机房室内外的空气流通,同时结合换热模组的两部分设计,一部分与内循环腔体配合实现与机房室内的空气流通,另一部分与外循环腔体配合实现与机房室外的空气流通,两种气流的热交换则通过换热模组进行,由此,在不启动压缩机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室外的自然冷空气对机房内部进行制冷,达到节能的目的。
(2)本发明结合换热设备和空调制冷机组构成空调系统,在外部气温较高或达不到自然降温的效果时,启动空调制冷机组,通过蒸发器对引入的外界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后,再通过换热模组与室内流通的气流进行热交换,有效地保证了机房空调的制冷降温。
(3)本发明中换热外壳一侧为气流内循环,对应机房室内,另一侧为气流外循环,对应机房室外,并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外循环的进出风口,实现两侧的气流方向以相反的方向流动,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换热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创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创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48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