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碳酸酯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42232.7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6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雨晋;张原志成;文炯朗;禹昌秀;张胜宇;田桓承;韩东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17/10 | 分类号: | B32B17/10;B32B7/12;B32B33/00;C08J7/04;C08J7/14;C08J7/00;C08L69/00;C09D18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张英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碳酸酯 玻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11月1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3-0136506的优先权,在此将其全部公开内容的每一个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玻璃(glazing)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汽车工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对于改善的燃料效率的需求,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确保乘客的安全,由于加强竞争而减少制造成本,等等。为了克服这样的挑战,已经积极地实施各种研究,用轻金属、塑料、碳组合物等替换在汽车车窗组件中使用的玻璃部件,在汽车车体中使用的低碳钢板等等。
具体地,塑料已经促进了轻型汽车的生产、对结构和外部设计的自由程度的改善、新功能的给予和成本的降低。此外,塑料也已经促进了用于解决新的环保规定的技术发展,并且优选作为金属组分等的替代。
例如,塑料,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由于其优异的耐冲击性、透明度和可塑性,目前用于各种汽车部件和构件(如B-填料、前灯、可开式汽车车顶等)的制备。汽车车窗组件提供了塑料新的使用,以便实现在花样/设计、重量减轻、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各种优势。
具体地,塑料可以通过增加总体设计和外形的复杂性从竞争的车辆中区分出车辆。此外,功能的构件整合至成型的塑料组件中,从而向汽车制造厂提供了降低车窗组合件的复杂性的能力。使用轻型塑料窗组件允许降低汽车的重心并且提供改善的燃料经济。而且,塑料窗组件可以在翻车时稳定地支撑乘客,从而改善乘客的安全性和总体车辆的稳定性。
然而,诸如聚碳酸酯的塑料具有较差的耐刮擦性和耐磨损性的问题。为了改善耐刮擦性和耐磨损性,通过等离子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PECVD)、CVD、溅射、溶胶-凝胶过程等在基板上形成作为硬涂层的二氧化硅膜,已经做了各种的尝试。然而,当使用PECVD、CVD或溅射时,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用于PECVD、CVD或溅射的装置是昂贵的并且对于形成高质量膜的控制是困难的。此外,溶胶-凝胶过程需要500℃或更高的高燃烧温度,因此是不容易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聚碳酸酯玻璃包括:聚碳酸酯基板和在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硅酮硬涂层,其中,聚碳酸酯玻璃具有使用Taber磨损仪(Taber Abraser)在CS-10F磨损轮和500g负载的条件下,在500次循环测试之后根据ASTM D1003测量的,在磨损前后之间的4.5或更小的浊度差(ΔHaze),并且具有40°至60°的水接触角。
硬涂层可以由聚硅氧烷化合物、聚倍半硅氧烷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形成。
聚碳酸酯基板具有1mm至10mm的厚度。
硬涂层可以具有0.1μm至25μm的厚度。
聚碳酸酯玻璃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聚碳酸酯基板和硅酮硬涂层之间形成的中间层,其中,中间层可以是粘合层、功能层或它们的层叠结构。
粘合层可以包括酰胺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尿烷树脂,urethane resins)、环氧树脂、硅氧烷树脂、硅酮树脂以及它们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功能层可以是UV阻挡层(blocking layer)、缓冲层、耐磨损层或阻隔层(barrier layer)。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一种制备聚碳酸酯玻璃的方法包括:通过将包含聚硅氧烷化合物、聚倍半硅氧烷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的涂布溶液涂布在基板的一个表面上来形成涂层;进行涂层的酸处理;以及进行涂层的热处理。
通过用pH为3或更低的强酸溶液对涂层的表面处理来进行酸处理15秒至5分钟。
强酸溶液可以包含硫酸、硝酸、过氧化氢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强酸溶液包含体积比为2:1至5:1的硫酸和硝酸。
热处理可以在80℃至150℃进行30分钟至2小时。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碳酸酯玻璃的剖面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方式的聚碳酸酯玻璃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2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装饰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不易锈蚀的铝合金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