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42004.X | 申请日: | 2014-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6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宋亚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1 | 分类号: | H04B1/4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蒋雅洁;张颖玲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切换 控制 方法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射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终 端。
背景技术
现有天线切换方案主要为共用方式,由于不同制式的天线在频段上接近, 因此,可以利用分集或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 等技术切换不同制式的天线。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天线切换方案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现有技术方案都有自己的针对性,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系统收发性能,无论 如何切换,核心都是选择一个性能好的天线接入,但现有技术方案均未考虑到 用户手持终端后侧底部对主天线造成的影响,如果主天线被用户遮蔽,那么主 天线的性能会下降10倍左右,这样会降低语音业务/数据业务的收发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终端,能避免 主天线处于遮蔽状态时影响收发信号质量,从而提高语音业务/数据业务的收发 性能,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主天线的遮蔽状态;根据所述主天线 的遮蔽状态控制主接收通路及主发射通路进行天线切换。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主天线的遮蔽状态控制主接收通路及主发射通路进行 天线切换,包括:
确定所述主天线处于遮蔽状态时,若用户当前使用业务为语音业务,则将 主接收通路切换到分集天线或副天线;或者,
将主接收通路及主发射通路切换到分集天线或副天线。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主天线的遮蔽状态控制主接收通路及主发射通路进行 天线切换,包括:确定所述主天线处于遮蔽状态时,若用户当前使用业务为数 据业务,则将主发射通路及主接收通路切换到分集天线或副天线。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主天线的遮蔽状态控制主接收通路及主发射通路进行 天线切换,包括:
确定所述主天线处于未遮蔽状态时,不对主接收通路及主发射通路进行天 线切换,并结束本次处理流程;或者,
将主接收通路及主发射通路切换回主天线。
其中,所述获取主天线的遮蔽状态,包括:按照设定时间间隔或事件触发 方式,获取主天线的遮蔽状态。
一种终端,包括:获取单元、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主天线的遮蔽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主天线的遮蔽状态控制主接收通路及主发射 通路进行天线切换。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主天线处于遮蔽状态时,若用户当前使用业务为语音业务,则将 主接收通路切换到分集天线或副天线;或者,
将主接收通路及主发射通路切换到分集天线或副天线。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主天线处于遮蔽状态时,若用户 当前使用业务为数据业务,则将主发射通路及主接收通路切换到分集天线或副 天线。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主天线处于未遮蔽状态时,不对主接收通路及主发射通路进行天 线切换,并结束本次处理流程;或者,
将主接收通路及主发射通路切换回主天线。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按照设定时间间隔或事件触发方式,获取 主天线的遮蔽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终端,获取主天线的遮蔽状态; 根据所述主天线的遮蔽状态控制主接收通路及主发射通路进行天线切换;如此, 本发明实施例能避免主天线处于遮蔽状态时影响收发信号质量,从而提高语音 业务/数据业务的收发性能,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天线位置示意图一;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天线位置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天线切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天线切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天线切换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天线切换示意图一;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天线切换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天线切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20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