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永磁磁阻型双转子电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641669.9 | 申请日: | 2014-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7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 发明(设计)人: | 杜锦华;刘少坤;梁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K16/02 | 分类号: | H02K16/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磁阻 转子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转子电机,具体涉及一种永磁磁阻型双转子电机。
背景技术
作为混合动力汽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双转子电机自然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于双转子电机,研究已经有许多。包括永磁型双转子电机,磁阻型双转子电机,异步型双转子电机。以上结构的双转子电机,在有其优点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弊端。永磁型双转子电机,虽然功率密度高,但是其价格昂贵;磁阻型双转子电机,虽然其散热结构好,但是其转矩波动大,功率密度低;异步型双转子电机,虽然其价格便宜,但是其效率低。
专利号CN103219842A和CN1945939A的专利文献都公开了一种双机械端口电机,属于双转子电机。专利号CN10321984A的专利文献公开的双机械端口电机包括定子、外转子、内转子。为了解决由于电刷引起的电机可靠性低的问题,其外转子采用多相短接绕组,内转子上贴有永磁体。这样可以省去电刷。但是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由内转子和外转子形成的内电机在双机械端口电机工作时不可控,导致双机械端口电机的效率不高。专利号CN1945939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永磁型的双机械端口电机。这种电机的优点是功率密度高,体积小,但是这种结构散热性不好。专利号CN10110630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磁阻式四端口机电能量变换器,实质上是一种磁阻型双转子电机,定子、外转子和内转子都是双凸极结构。这种结构散热好,但是这种结构体积大,转矩波动大,尤其是不能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电无极调速系统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永磁磁阻型双转子电机,该电机通过结合永磁电机功率密度高和磁阻电机散热结构好的优点,满足电无极调速系统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永磁磁阻型双转子电机包括定子、外转子、内转子、内转轴、外转轴、龙骨、机壳、外转轴、内转轴、滑环、内电机功率变换器、外电机功率变换器、储能装置及两个支架;
所述支架、定子、外转子、内转轴及外转轴均设置于壳体内,定子的两端、外转子的两端及内转子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支架活动连接,定子、外转子及内转子由外到内同轴设置,定子固定于机壳的内侧,外转子与定子之间存在外气隙,外转子与内转子之间存在内气隙,外转轴的一端穿过机壳的后端盖并通过龙骨与外转子相连接,内转轴的一端穿过机壳的前端盖及一个支架与内转轴相连接,龙骨穿过另一个支架;
所述定子的铁心与内转子的铁心分别缠绕有定子绕组及内转子绕组,滑环套接于内转轴上,内转子绕组的引出通过滑环与内电机功率变换器相连接,定子绕组的引出与外电机功率变换器相连接,内电机功率变换器与外电机功率变换器均与储能装置相连接。
所述定子的铁心及外转子的铁心均为双凸极结构;
所述内转子的铁心为圆筒形结构。
所述外转子开设有若干卡槽,各卡槽内均内嵌有永磁体,各永磁体的极性沿外转子的铁心圆周方向交替排列且沿切向充磁。
所述永磁体为立方体永磁体。
所述永磁体的极对数为2,定子及外转子均为12/8双凸极结构。
所述定子绕组为三相集中绕组,所述三相集中绕组中三相以60°电角度依次排列。
所述内转子绕组为三相对称绕组,所述三相对称绕组中三相以120°电角度依次排列。
还包括用于检测外转子及内转子的位置信息及速度信息的旋转变压器。
所述外转子上设有通孔,外转子通过所述通孔与龙骨相连接。
所述内转轴通过第一轴承与机壳的前端盖相连接;
所述内转轴通过第二轴承与支架相连接;
所述外转轴通过第三轴承与机壳的后端盖相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永磁磁阻型双转子电机包括定子、外转子、内转子,其中定子与外转子形成永磁电机,外转子与内转子形成永磁电机,定子、外转子及内转子由外到内同轴设置,体积小,并且便于散热,定子的铁心与内转子的铁心上分别缠绕有定子绕组及内转子绕组,内转子绕组的引出与内电机功率变换器相连接,定子绕组的溢出与外电机功率变换器相连接,在工作时,发动机通过本发明向汽车输出能量,当发动机输出的能量剩余时,则将多余的能量存储在储能装置中,当发电机输出的能量不足时,储能装置可以补充发动机不足的剩余能量,同时通过内转子与外转子之间的耦合作用,达到能量的传输和分配,满足电无极调速系统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本体沿径向方向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16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GBT串联均压电路
- 下一篇:轴向-径向磁场电磁行星齿轮功率分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