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樟芝粉碎后搅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40322.2 | 申请日: | 2014-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7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滨海新区博茂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7/26 | 分类号: | B01F7/26;B01F1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碎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搅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菌类的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由饮酒而引起的各种肝病在医学上被统称为酒精性肝病(ALD),是世界上 一种很普遍的慢性肝病。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酒精在体内代谢会造成 肝脏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等。这些病变可 单独发生、同时存在或连续并行。除了戒酒和针对性治疗,目前尚缺乏能有效 治疗嗜酒和阻断ALD病程发展的药物。传统应用与现代研究表明,无论是樟 芝子实体或是发酵产物均具有良好的保肝活性。但是由于樟芝中的成分十分复 杂,含有三萜、甾醇、多糖、酚类物质等多种活性成分,樟芝发挥保肝作用的 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004年,应用疱疮丙酸杆菌 (Propionibacteriumacnes)和脂多糖诱发的小鼠暴猛型肝炎模型,台湾学者从苦 味樟芝菌丝体的CCl4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五种新结构的马来酸和琥珀酸的衍生 物,分别命名为AntrodinA~E(总称Hepasim,已获得美国和德国新发明专利), 并经由动物实验确认为樟芝菌丝体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保肝、抑制乙肝病毒 复制的作用。这也正式宣布咯,以牛樟芝为代表的菌类,在治疗肝病过程中的 重要作用。而这些菌类在作为药材制作过程中,粉碎后的搅拌一直是个难题, 如何在粉碎后最大程度搅拌均匀,而又不破坏原有成分,始终未能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樟芝粉碎后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菌类搅拌机器,包括箱体1、齿轮2、皮带以及电动装置14,所述箱体1为 菌类搅拌机器的主体部分,其中包括有齿轮2;所述齿轮2包括有第一级齿轮3 和第二级齿轮4,其中第二级齿轮4为两个,两个第二级齿轮中,一个为大齿轮 5,设置在左边,另一个是小齿轮6,设置在右边;在所述第二级齿轮4右下端 为第一级齿轮3,所述第一级大齿轮3也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级大齿轮7和第一 级小齿轮8;在所述箱体1整体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开式齿轮,分别为开式大齿轮 9和开式小齿轮10;在所述箱体1的上端设置有皮带轮11,所述皮带轮带动所 述第二级齿轮4减速;所述皮带轮11通过三角皮带12与小皮带轮13相连,所 述小皮带轮13的下方连接电动机14。
本发明中,所述菌类搅拌机器的上端还可以设置一个带式给料机,所述带 式给料机下端为水平的短皮带15运输,上端的料斗口16处设置调节闸板17。
本发明中,所述带式给料机的短皮带15两侧设置有挡板,且自两端设置橡 胶刮板18。
本发明中,所述菌类搅拌机器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其控制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完成了粉碎后搅拌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程序的设 计。利用当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PLC控制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经 过仿真调试,设计的程序可以满足药物质量要求的需要。机器简单,造价适宜, 操作方便,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带式给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1-箱体、2-齿轮、3-第一级齿轮、4-电动装置、5-大齿轮、6-小齿 轮、7-第一级大齿轮、8-第一级小齿轮、9-开式大齿轮、10-开式小齿轮、11- 皮带轮、12-三角皮带、13-小皮带轮、14-电动机、15-短皮带、16-料斗口、17 调节闸板、18-橡胶刮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博茂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滨海新区博茂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0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线控器的键盘-视频-鼠标切换器
- 下一篇:一种输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