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振动磨擦生热式塑料管热熔焊接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39713.2 | 申请日: | 2014-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6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 发明(设计)人: | 孔凡荣;李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黔南科技塑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5/06 | 分类号: | B29C65/06;B29L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振动 磨擦 生热 塑料管 熔焊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管焊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熔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械振动磨擦生热式塑料管热熔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塑料管一般是以塑料树脂为原料、加入稳定剂、润滑剂等,以注塑的方法在制管机内经挤压加工而成。由于它具有质轻、耐腐蚀、外形美观、无不良气味、加工容易、施工方便等特点,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塑料管的广泛应用,作为塑料管比不可少的连接部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塑料管接头尤为突出,其产品种类繁多,但现有的塑料管接头由于与被连接件的不一样,因此在制造过程中存在材料用量大,加工成本高,从而使得销售价格较高,进而影响产品销量。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须求,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等径塑料管系列产品。这类等径塑料管产品在生产时,其必不可少的工艺步骤是将两个管径相同的塑料管连接在一起,为了满足这一生产要求,目前出现了许多焊接塑料管焊接设备。
例如,公开号为CN 203847824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连续焊接连续敷设的塑料管道移动焊接车,包括履带底盘和底盘平台,在底盘平台的一侧上安装有发动机组、回转吊机、液压站和操作控制台,回转吊机固定在底盘平台上,在底盘平台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塑料管道焊接的热熔焊机,热熔焊机固定在底盘平台上。该技术方案可以一边将塑料管道焊接成长管道,一边将管道敷设到沟下,减少施工设备、降低施工成本。但是由于还焊接车在焊接时是通过热熔焊机将两根管焊接成一根长管,在塑料管焊接端需做破口处理后进行电加热对焊焊接,焊机工艺复杂,而且使用热熔焊接增加了焊接成本;通过该焊接车体积大,结构笨重,只适用于塑料管道的连接与敷设,不适用于等径塑料管件焊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械振动磨擦生热式塑料管热熔焊接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机械振动磨擦生热式塑料管热熔焊接设备,主要由驱动机构、磨擦机构及动力专递机构组成,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马达及安装在马达输出端的主动同步轮;所述磨擦机构包括导向块、齿条滑块及组合夹具,所述齿轮滑块安装在导向块内,所述组合夹具通过铰接支座安装在导向块上,所述动力专递机构包括连杆、偏心轴及安装在偏心轴上的从动同步轮,其中连杆的一端与偏心轴相连,另一端与齿条滑块相连,所述从动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主动同步轮相连。
所述主动同步轮的齿数大于从动同步轮的齿数。这样可以通过两同步轮的齿数差而提升转速。
所述组合夹具由夹具下盖和夹具上盖组成,其中,夹具下盖安装在铰接支座上,夹具上盖置于夹具下盖上方,且夹具下盖与夹具上盖闭合后形成一个能容纳管件的型腔,在夹具下盖的圆弧面上还设置有与齿条滑块啮合的齿形。
所述夹具上盖的一端通过铰接销与夹具下盖铰接,另一段通过螺栓与夹具下盖固定连接。
所述动力专递机构还包括轴承座,所述偏心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
所述偏心轴上远离从动同步轮一端套装有连杆座,且连杆座通过连杆销A与连杆铰接。
所述连杆座7在偏心轴的安装中心与连杆销A在连杆座上的铰接中心不同心。
所述夹具下盖圆弧面上的齿形模数为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采用磨擦生热对等径管件端面进行热熔焊接,降低了采用热熔焊接的使用成本;由于是端面直接对接,不需要进行任何破口处理,工艺简单,同时焊缝比较小,几乎看不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熔接质量;本发明结构紧凑,机型小巧,便于室内外工作环境,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工作劳动强度小,可在等径塑料管热熔焊接技术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马达,2-主动同步轮,3-同步带,4-从动同步轮,5-轴承座,6-偏心轴,7-连杆座,8-连杆,9-连杆销A,10-连杆销B,11-固定支座,12-齿条滑块,13-夹具下盖,14-夹具下盖,15-铰接支座,16-铰接销,17-夹具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黔南科技塑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黔南科技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97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件除应力装置
- 下一篇:防静电发泡吹塑薄膜及成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