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透光性光伏太阳能电池封装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39442.0 | 申请日: | 2014-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6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东;刘天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1/28;C08L33/04;C08K13/04;C08K7/06;C08K5/12;C08K5/101;C08K5/1515;C08K3/34;C08K5/103;C08K5/098;C08K5/36;C09K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4142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光 性光伏 太阳能电池 封装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透光性光伏太阳能电池封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短缺的能源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制约社会的发展。丰富的太阳能是重要的清洁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各国竞相开展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研究,尤其是太阳能的应用研究最为广泛。
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无污染性,而且它的来源简单,可以说是在人类的生存年限内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不仅是一次性能源,还是清洁能源,它资源丰富、普遍存在、无需运输、还可免费使用、最重要的是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太阳能电池也因太阳能的特殊性具有许多其他发电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不受地域限制、不消耗燃料、规模可大可小、灵活性大、无污染、无噪音、安全可靠、建设周期短、维护简单、最具有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所以很多专家把太阳能能源作为可替代的能源去开发,希望太阳能够造福于人类。现如今所使用的太阳能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太阳电池转换得来的。因为太阳能电池对光有感应,能够把照射在其表面的光能转换为电能。目前,在有关专家的努力下,太阳能电池己经走向了商业化和产业化。
单个太阳能电池片能够产生的电压只有 0.4~0.5V,输出功率很小,不适用于大功率电器的供电,因此需要通过串、并联的方式将太阳能电池片连接起来形成太阳能电池板以提升输出功率。太阳电池片本身强度较小,受到应力容易损坏,如果直接置于空气中,又会受到空气中水汽腐蚀和和氧气的氧化作用,导致电极表面出现锈蚀和电极剥落现象,因此想要获得长期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需要将太阳能电池进行封装,与外界隔绝。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就是将太阳能电池片的正反两面各用一层透光率高、粘结能力强、耐老化性能好的封装胶膜包封;在电池板的上方用高透光且抗冲击的钢化玻璃做上盖板,下方用耐腐蚀阻隔湿气的聚氟乙烯复合膜或玻璃做背板,最后用抽真空模压的方法将电池片、上盖板和背板封装为一个完整的太阳能电池板。由于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储备,因此需要封装膜具备较高的透光性,目前普遍采用的太阳能封装膜材料透光性不够高,阻挡了部分太阳能的吸收,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高透光性的太阳能封装膜,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透光性光伏太阳能电池封装膜及其制备方法,封装胶粘结性能好、耐老化性能好,膜透光率高,阻挡率低,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为:
一种高透光性光伏太阳能电池封装膜,组分及各组分质量份数如下:聚氯乙烯 35~60份,石油磺酸苯酯 0.8~2.2份,苯二甲酸二丁酯 10~15份,硬酯酸丁酯 1.0~2.5份,环氧脂肪酸辛酯 1~6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2~8份,环氧大豆油 3~12份,滑石粉 1~4份,碳素纤维 4~8份,乙基纤维素 2~8份,硬脂酸单甘油酯 0.1~0.5份,抗氧剂 0.1~0.5份,热稳定剂 0.1~0.6份,改性剂 2~5份。
所述抗氧剂为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所述热稳定剂为硬脂酸钙或者硬脂酸锌。
所述改性剂为丙烯酸酯共聚物。
所述高透光性光伏太阳能电池封装膜,组分及各组分质量份数如下:聚氯乙烯 40~50份,石油磺酸苯酯 1.6~2.0份,苯二甲酸二丁酯 12~14份,硬酯酸丁酯 1.5~2.1份,环氧脂肪酸辛酯 2~5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4~6份,环氧大豆油 5~10份,滑石粉 2~3份,碳素纤维 5~7份,乙基纤维素 3~6份,硬脂酸单甘油酯 0.2~0.4份,抗氧剂 0.2~0.4份,热稳定剂 0.2~0.5份,改性剂 3~4份。
所述高透光性光伏太阳能电池封装膜,组分及各组分质量份数如下:聚氯乙烯 42份,石油磺酸苯酯 1.8份,苯二甲酸二丁酯 12.9份,硬酯酸丁酯 1.6份,环氧脂肪酸辛酯 3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4.6份,环氧大豆油 7份,滑石粉 2.2份,碳素纤维 6份,乙基纤维素 4.5份,硬脂酸单甘油酯 0.3份,抗氧剂 0.3份,热稳定剂 0.3份,改性剂 3.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9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