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AR的子孔径拼接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38078.6 | 申请日: | 2014-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9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郭鑫;董学志;马灵霞;汪红强;陈元伟;王剑;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为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8 | 代理人: | 王加岭;杨静 |
地址: | 10008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ar 孔径 拼接 方法 系统 | ||
一种SAR的子孔径拼接方法,包括,在子孔径的成像数据信息中提取子孔径方位向频谱移位数据;采用圆周移位算法拆分子孔径方位向频谱移位数据,获取子孔径方位向顺序数据;采用非首个子孔径提取方法提取下一个子孔径有效数据信息,用于获取下一个子孔径成像数据信息;在下一个子孔径成像数据信息中提取下一个子孔径方位向频谱移位数据;采用圆周移位算法拆分下一个子孔径方位向频谱移位数据,获取下一个子孔径方位向顺序数据,用于与所述子孔径拼接。本发明可有效减小成像处理的运算量,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SAR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AR的子孔径拼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星载滑动聚束模式是目前SAR卫星的一种新模式,通过改变方位向波束的照射方向,增加目标点的合成孔径长度,提高方位向的分辨率,最高可达0.5m。为了保证一定的观测带宽,与条带模式一样,滑动聚束模式的方位向采样频率不能任意增加;而另一方面,由于合成孔径长度的增加,导致滑动聚束模式的方位向带宽远超过采样频率。针对滑动聚束模式数据的处理方法从思路上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两步成像处理算法,该算法最早用于处理聚束模式的数据,第一步通过方位向derotation处理进行去斜操作,避免方位向频谱的混叠,第二步利用传统的聚焦成像算法进行聚焦处理。
2.子孔径处理算法,为缓解方位向信号的欠采样,子孔径的处理思想是首先进行方位向数据分块,缓解方位向频谱的混叠,在进行聚焦处理后,完成子孔径拼接。
上述两种算法中,两步处理算法最初是针对聚束模式处理算法提出的,因此在处理滑动聚束模式数据时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子孔径处理算法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分块,适用于并行高速运算系统,现有技术中的子孔径处理都是是在时域内对子孔径完成拼接,且都是在成像算法处理过程中对子孔径进行拼接,该方法增加了成像处理的运算量,不利于成像速度提高。
因此如何突破两步法的局限性,并且在划分子孔径的基础上减小成像处理的数据量完成方位向子孔径拼接成为本发明重点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SAR的子孔径拼接方法及系统,采用该方法对星载SAR滑动聚束模式的数据进行快速成像显示,在成像算法处理过程之后对子孔径进行拼接,有效减小成像处理的运算量,提高快视处理速度。本发明的一种SAR的子孔径拼接方法,包括,
在子孔径的成像数据信息中提取子孔径方位向频谱移位数据;
采用圆周移位算法拆分子孔径方位向频谱移位数据,获取子孔径方位向顺序数据;
采用非首个子孔径提取方法提取下一个子孔径有效数据信息,用于获取下一个子孔径成像数据信息;
在下一个子孔径成像数据信息中提取下一个子孔径方位向频谱移位数据;
采用圆周移位算法拆分下一个子孔径方位向频谱移位数据,获取下一个子孔径方位向顺序数据,用于与所述子孔径拼接。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所述采用圆周移位算法拆分当前子孔径方位向频谱移位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子孔径方位向频谱移位数据的频谱范围和脉冲重复频率计算出圆周移位次数;
原固定带宽的起始频率和终止频率经过按照所获取的圆周移位次数移位之后,对应获取新建固定带宽的起始频率和终止频率;
根据预设条件和已获取的新建固定带宽的起始频率和终止频率,在起点为零,终点为脉冲重复频率的频率区间范围内获取子孔径方位向频谱顺序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子孔径方位向频谱移位数据中获取子孔径最低频率,根据所述子孔径最低频率和脉冲重复频率的商值取整获取圆周移位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8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