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磨煤机动静叶结合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36182.1 | 申请日: | 2014-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8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太文;谭厚章;丁为平;陈克祥;高志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3/00 | 分类号: | B04B3/00;B04B7/08;B04B7/12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 结合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煤机分离器,具体是一种磨煤机动静叶结合分离器。
背景技术
制粉系统是火力发电厂重要的系统,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及燃烧效率,磨煤机分离器是制粉系统中的关键设备。
磨煤机动静叶结合分离器,包括锥端朝下的锥形外筒体、连接在外筒体下端的进料口和返煤管、连接在外筒体顶端的出料口;所述外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锥端朝下的锥形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底端设置有回粉口。回粉口的作用是避免由下而上的煤粉气流进入内筒体,又不阻碍分离后由上而下的粗粉颗粒脱离内筒体。
当煤粉由下而上进入分离器时,现有的回粉口的结构不能很好的防止混合煤粉的进入内筒体。现有的回粉口容易发生沉积或者堵塞的情况,分离的粗粉不能很顺畅的落回到返煤管,影响了分离器的正常运行,而且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磨煤机动静叶结合分离器,它分离效率高,能有效防止煤粉从下而上进入分离器时进入内筒体,并且不会发生回粉沉积和堵塞的情况,保证分离器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磨煤机动静叶结合分离器,包括锥端朝下的锥形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下端连接有进料口和返煤管;所述外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锥端朝下的锥形内筒体,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形成进料通道;所述外筒体的上部设置有由转轴驱动的旋转叶片和位于所述旋转叶片外围的静叶片;所述外筒体顶部设置有盖体和出料口;
所述内筒体的底端为敞开的开口结构,所述内筒体底端的开口处设置有两级锥端朝上的、安装在外筒体上的锥形挡块,所述两个锥形挡块一个位于内筒体的内腔中,一个位于内筒体外、外筒体的内腔中;所述两个锥形挡块通过可拆卸的连接件连接,并且所述锥形挡块的底边直径大于内筒体的底边直径。
所述旋转叶片沿圆周排布形成旋转叶笼,所述旋转叶笼的纵向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
所述外筒体的侧壁设置有能够观察外筒体内部工作情况的观察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旋转叶笼采用上宽下窄的结构,减少了送粉的阻力,提高了分离效率。2.所述内筒体底端的开口处设置有两级锥端朝上的锥形挡块,既能避免由下而上的煤粉气流进入内筒体,又不阻碍分离后由上而下的粗粉颗粒脱离内筒体;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磨煤机动静叶结合分离器,包括锥端朝下的锥形外筒体1,所述外筒体1的下端连接有进料口和返煤管;所述外筒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锥端朝下的锥形内筒体2,所述外筒体1与内筒体2之间形成进料通道;所述外筒体1的上部设置有由转轴驱动的旋转叶片和位于所述旋转叶片外围的静叶片;所述外筒体1顶部设置有盖体和出料口;
所述内筒体2的底端为敞开的开口结构,所述内筒体2底端的开口处设置有两级锥端朝上的、安装在外筒体1上的锥形挡块3,所述两个锥形挡块3一个位于内筒体2的内腔中,一个位于内筒体2外、外筒体1的内腔中;所述两个锥形挡块3通过可拆卸的连接件连接,并且所述锥形挡块3的底边直径大于内筒体2的底边直径。
所述旋转叶片沿圆周排布形成旋转叶笼4,所述旋转叶笼4的纵向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
所述外筒体1的侧壁设置有能够观察外筒体1内部工作情况的观察门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61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存储功能的防辐射机箱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交流稳压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