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连铸机中间包内进入引流砂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34602.2 | 申请日: | 2014-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0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杨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修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1/10 | 分类号: | B22D11/10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连铸机 中间 进入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述一种防止连铸机中间包内进入引流砂的装置属于连续铸钢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适合于提高连铸坯纯净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钢材质量及其性能要求日益严格,进一步减少钢中杂质和夹杂物含量,提高钢的洁净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挑战而被关注。在连铸生产中为使钢包钢水在拉开滑板后顺利流出,需要在钢包上水口里加入高熔点的粉状氧化物作为引流砂(普遍使用的是铬质引流砂)。当水口的滑板打开后,钢水能随引流剂的流出而自动流出,通常称之为自动开浇。这种操作方式带来的弊端是引流砂随之进入中间包且和钢水发生反应导致夹杂物进入钢水造成二次污染。
钢包自动开浇对稳定连铸操作工艺,提高连浇率,保证钢水质量十分重要。为了减少引流砂对中间包内钢水的危害,国内外的冶金工作者都做了大量工作,开发了许多排放连铸钢包开浇引流砂装置。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钢水的二次污染,但是不足之处是这些方法都是在没有长水口保护下完成的,也就是说在开浇的时候有部分钢液与空气接触发生二次氧化,且费时费力,不利于减轻劳动强度,实现自动化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一种防止引流砂进入连铸机中间包内的装置,克服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从而避免了钢水的污染,能有效提高连铸坯的质量。
本发明一种防止连铸机中间包内进入引流砂的装置安装在大包的底部,在开浇初期通过驱动装置将引流砂导出口(2)推到浇注位置,使引流砂流入到引流砂承接装置(5),从而避免引流砂进入中间包内污染钢水,在设定的极短时间内引流砂流完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长水口回归到浇注位开始正常的浇注。
本发明经过实际试验的验证,能够防止引流砂进入到中间包中,防止钢水受到污染以及二次氧化,提高了连铸坯的质量。在引流砂不能自动流出时,还能通过此导出口进行烧氧操作。由于引流砂不能进入中间包,中间包内渣子累积速度降低,可增加中间包的使用时间。因此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止连铸机中间包内进入引流砂的装置示意图,图中(1)为水口开度控制装置,(2)为引流砂流出口,(3)为长水口,(4)为钢包底部。
图2为一种防止连铸机中间包内进入引流砂的装置原理示意图,其中(a)图为引流砂流出示意图,(b)图为引流砂流出后钢水流出示意图,图中(2)为引流砂流出口,(3)为长水口,(5)为引流砂 承接装置,(6)为下滑板,(7)为上滑板,(8)为引流砂,(9)钢包、(10)为钢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止连铸机中间包内进入引流砂的装置安装在大包的底部,如图1所示安装,在开浇初期通过驱动装置液压缸或者电动缸等将引流砂流出口(2)推到浇注位置,使引流砂(8)流入到引流砂承接装置(5),从而防止引流砂到中间包内污染钢水,待引流砂流完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长水口回归到浇注位开始正常的浇注。如果引流砂不能自动流出,此时可以进行烧氧操作,可通过引流砂流出口(2)进行此操作,然后同样地驱动长水口回归到浇注位开始正常的浇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修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修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46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