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型折流板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32386.8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9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蓝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24 | 分类号: | F28F9/2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折流板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具体地说是一种S型折流板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的折流板是用来改变流体流向的板,常用于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介质流道的设计。折流板在列管换热器中起到提高传热系数和支撑管束的作用。
传统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侧压降大,存在多个流动死区,导致换热不充分,压降损耗大。同时,高速流体横向冲刷管束易产生诱导振动,传热管磨损严重,缩短换热器整体寿命。而本发明S型折流板换热器有效的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死区面积大幅度改善,压降明显降低,提高了换热器换热管的固有频率,减小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S型折流板换热器,该换热器能有效强化换热器的壳程传热,降低换热器的压降,减弱诱导振动对换热器寿命的影响和改善流动死区。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S型折流板换热器,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左管箱、右管箱分别连接于筒体两侧的管板上,若干根拉杆平行设置于筒体内,每根拉杆一端均固定于其中一块管板上,定距管套设于所述拉杆上,并在定距管上连接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包括上层折流板、下层折流板,所述上层折流板上端紧密贴合于筒体内部顶端表面,下层折流板下端紧密贴合于筒体内部底端表面,所述上层折流板、下层折流板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上层折流板、下层折流板与筒体内壁之间形成流道,所述折流板为弯曲弧度相同的S型折流板,换热管穿设于所述折流板的连接孔中,且所述换热管两端均固定于相应的管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折流板靠近筒体顶壁的弧面的方向与下层折流板靠近筒体底壁的弧面的方向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流板通过钢板压制而成,折流板包含的两个圆弧曲面呈外相切状,两个圆弧曲面的曲率半径相同,且均等于筒体直径的0.3倍。设有切口的圆弧曲面段为Ⅰ段,无切口的圆弧曲面段为Ⅱ段,其中Ⅰ圆弧曲面段的圆弧角为75~85°,Ⅱ圆弧曲面段的圆弧角为65~7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壳程流体在S型折流板组成的流道中形成稳定无急转向的曲线流动,振动噪音低,S型折流板换热器的换热管的最低固有频率相对于垂直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换热管固有频率大约3倍,在相同换热面积和相同工况下的S型折流板换热器的抗振效果要远优于垂直弓形折流板换热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统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速度矢量示意图。
图4为S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速度矢量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拉杆1、定距管2、管板3、右管筒4、筒体5、折流板6、上层折流板6.1、下层折流板6.2、换热管7、左管道8;I.D.为换热器的内径,R1:S型折流板的上弧半径,R2:S型折流板的下弧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S型折流板换热器,包括筒体5,左管箱8、右管箱4分别连接于筒体5两侧的管板3上,若干根拉杆1平行设置于筒体5内,每根拉杆1一端均固定于其中一块管板3上,定距管2套设于所述拉杆1上,并在定距管2上连接有折流板6,所述折流板6包括上层折流板6.1、下层折流板6.2,所述上层折流板6.1上端紧密贴合于筒体1内部顶端表面,下层折流板6.2下端紧密贴合于筒体1内部底端表面,所述上层折流板6.1、下层折流板6.2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上层折流板6.1、下层折流板6.2与筒体5内壁之间形成流道,所述折流板6为弯曲弧度相同的S型折流板,换热管7穿设于所述折流板6的连接孔中,且所述换热管7两端均固定于相应的管板3上。
所述上层折流板6.1靠近筒体5顶壁的弧面的方向与下层折流板6.2靠近筒体5底壁的弧面的方向相同。
所述折流板6通过钢板压制而成,折流板6包含的两个圆弧曲面呈外相切状,两个圆弧曲面的曲率半径相同,且均等于筒体5直径的0.3倍。设有切口的圆弧曲面段为Ⅰ段,无切口的圆弧曲面段为Ⅱ段,其中Ⅰ圆弧曲面段的圆弧角为75~85°,Ⅱ圆弧曲面段的圆弧角为65~75°。
如图2所示,折流板的主视图与传统折流板无异,而左视图为S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蓝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蓝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23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机零件上大量小尺寸导孔的快速视觉检测方法
- 下一篇:纸板生产线烘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