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扬声器定心支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32099.7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0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钟柳强;黄汉雄;谢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国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赵赛 |
地址: | 510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扬声器 定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定心支片。
背景技术
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音频电能通过电磁、压电或静电效应,使其纸盆或膜片振动并与周围的空气产生共振而发出声音。扬声器一般由磁回路系统(即永磁体、芯柱和导磁板)、振动系统(即纸盆和音圈)和支撑辅助系统(定心支片、盆架和垫边)三大部分构成。
薄型或窄长条的扬声器常用于电视机、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为满足视频电子设备的薄窄化,扬声器的厚度也越来越薄,然而却无法达到较佳的功率和音质。此乃由于现有的定心支片和支撑结构不适用于薄型扬声器。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定心支片一般为由纺织材料制成的圆环状波纹板,该波纹板由若干沿径向交替连接的圆环状波峰部和波谷部一体形成,其中部的通孔与音圈连接,其外缘通过折环连接支架。此种定心支片的波纹结构沿径向设计,应用于薄型扬声器时,不能改善扬声器的音质。另外,此种定心支片由于材料采用纺织材料,材料本身不具弹性,使得薄型扬声器的失真更严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扬声器定心支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扬声器定心支片,其包括自上而下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缓冲件和第二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扬声器的振动部件,该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扬声器的支撑部件或固定部件,该缓冲件连接于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该缓冲件用于沿振动部件的轴向产生一伸缩缓冲力。
优选地,该缓冲件包括沿上述振动部件的轴向交替连接的凹部和凸部。
优选地,该缓冲件由环状或半圆环状或四分之三圆环状的同轴的凹部和凸部沿轴向交替连接组成。
优选地,该缓冲件呈径向剖面自上而下变大的锥形体,其由交替连接的环状凹部和凸部组成。
优选地,该缓冲件包括上锥形件和下锥形件,该上锥形件的下端连接该下锥形件,该上锥形件的上端连接第一连接件,该下锥形件的下端连接第二连接件;该上锥形件的径向剖面自上而下缩小,该下锥形件的径向剖面自上而下变大;该上锥形件和下锥形件各由交替连接的环状凹部和凸部组成。
优选地,该缓冲件为圆柱形体。
优选地,该缓冲件中空,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中部各开设一通孔。
优选地,该缓冲件上开设至少两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通孔。
优选地,该定心支片由弹性体材料制成。
优选地,该定心支片由橡胶、TPE或泡沫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不但可沿轴向更稳定地定位振动部件,且其沿轴向提供一伸缩力,故,相对现有的定心支片,本发明具有更佳的线径冲程及更佳的音质。另外,其还具备传统折环的支撑功能,故,有利于简化扬声器的结构,使得扬声器更薄更窄。
2、本发明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如此,将本定心支片安装于扬声器的振动部件和支撑部件或固定部件之间时,由于弹性体材料的本身所具有弹性,使得本定心支片可实现更佳的定心效果,使得扬声器的音质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定心支片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定心支片的径向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扬声器定心支片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扬声器定心支片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扬声器定心支片的A-A位置的轴向剖面图。
图6为图5的扬声器定心支片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扬声器定心支片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为图7的扬声器定心支片的俯视图。
图9为图8的扬声器定心支片的A-A位置的轴向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扬声器定心支片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的扬声器定心支片的轴向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扬声器定心支片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的扬声器定心支片的轴向剖面图。
图14为本发明扬声器定心支片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的扬声器定心支片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的扬声器定心支片的A-A位置的轴向剖面图。
图17为本发明扬声器定心支片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8为图17的扬声器定心支片的轴向剖面图。
图19为本发明扬声器定心支片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0为图19的扬声器定心支片的轴向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国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国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20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