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心胃火盛清胃泻火丸及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631107.6 申请日: 2014-11-12
公开(公告)号: CN104306582A 公开(公告)日: 2015-01-28
发明(设计)人: 王芳存 申请(专利权)人: 王芳存
主分类号: A61K36/88 分类号: A61K36/88;A61K9/20;A61P1/00;A61P29/00;A61P7/04;A61P39/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50014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心胃火盛清胃泻火丸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心胃火盛清胃泻火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火,中医学指人体的内热。心火盛的症状为心烦急躁、面赤口渴、心中烦热,失眠、便干尿血、口舌生疮、肌肤疮疡。心火分虚实两种,如果是虚火,则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红等。如果是实火则表现为反复性口腔溃疡、心烦易怒、口干、小便短黄伴有淋刺痛甚至尿血、舌尖红等。胃火,即是胃热。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中医称之为胃火,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中医认为,胃火调节应当遵循清热、清滞的原则,要饮食节制,太过热气的东西少吃,甜腻的食物少吃,饮食上应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并且适当注意口腔卫生。药疗方面,可用川莲、灯芯花、莲子芯、麦冬等泻胃火。患者一般除了嘴里有味以外还有大便干燥、口苦、打嗝等问题。现在西医研究认为这种病人很多都是属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认为一般都是胃火过盛。表现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胃火还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降火食方:鲜萝卜汁、绿豆粥、西瓜。现代研究表明,萝卜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中医则认为,萝卜汁性味辛、甘、凉,归肺、胃经,有胃火者可以饮用萝卜汁进行调理治疗。但属脾胃虚寒型口疮者不宜服用。绿豆粥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清心泻火的作用,能清心胃之火。莲子、芡实、淮山等皆为健脾开胃之物,西洋菜、生菜、油麦菜、西红柿、枇杷等都是利于消化的食物。胃火过热者,还可在隆冬季节通过吃西瓜来降胃火。

公开号CN 1857587A(申请号200610065608.8)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清胃泻火,滋阴凉血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中药:忍冬藤、连翘、知母、黄芩、黄柏(炒焦)、蒲公英、野菊花、牡丹皮、白芷、蒲黄(炒炭)、地骨皮、甘草。公开号 CN 1416865A(申请号02147672.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口臭极其病因的一种药物制剂,其处方为:鲜石斛200g,朱砂根5g,龙胆33.3g,黄芩83.3g,蓝布正83.3g,茵陈83.3g,天冬83.3g,枇杷叶83.3g,黄精83.3g,生地83.3g,枳壳83.3g。申请公布号 CN 103432550 A(申请号 201310387749.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牙疼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生石膏25-35份,地骨皮10-15份,五倍子10-15份,干姜5-10份,蒲公英5-10份,黄连5-10份,地黄5-10份,花椒5-10份,蒺藜1-5份,洋甘菊1-5份。

目前,治疗心胃火盛的药物效果欠佳,而且一般治标不治本,长期使用有副作用,对药物会产生依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心胃火盛清胃泻火丸及其制备方法。该心胃火盛清胃泻火丸效果显著,标本兼治、无副作用,不会对药物产生依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心胃火盛清胃泻火丸,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黄芩15-30,薄荷10-15,人工牛黄6-9,长石3-6,罗布麻10-12,升麻9-16,地骨皮9-15,佩兰9-18,枳实8-12,剑麻6-9,小功劳5-10,刘寄奴8-16。

心胃火盛清胃泻火丸,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黄芩18-26,薄荷11-13,人工牛黄6.5-8,长石4.5-5.5,罗布麻10.5-11.5,升麻11-15,地骨皮12-14,佩兰13-16,枳实9-11,剑麻7-8.5,小功劳7-9,刘寄奴10-14。

心胃火盛清胃泻火丸,更加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黄芩24,薄荷12,人工牛黄7,长石5,罗布麻11,升麻13,地骨皮13,佩兰15,枳实10,剑麻8,小功劳8,刘寄奴12。

心胃火盛清胃泻火丸的制备方法是:

(1)将薄荷、人工牛黄、长石分别研细,过120-170目筛,得细粉,放入烘箱内于35-70℃烘干,备用;

(2)将除薄荷、人工牛黄以及长石外的其余9味原药材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为加入的药材总重量的6-10倍,第一次煎煮1.5-4小时,第二次煎煮1-3小时;

(3)合并二次煎液,静置24-36小时,取上清液,滤过;

(4)将步骤(3)所得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20的清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芳存,未经王芳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1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