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钛酸锶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629562.2 | 申请日: | 2014-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3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3/02 | 分类号: | B01J23/02;B01J35/10 |
| 代理公司: | 沈阳火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8 | 代理人: | 李福义 |
| 地址: | 11015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钛酸锶 光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讲设涉及一种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多孔钛酸锶光催化剂的方法,其属于环境净化功能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催化氧化技术采用半导体材料为光催化剂,通过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降解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钙钛矿型多元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具备高的光生载流子移动性,是一种高效光催化材料。
钛酸锶属于钙钛矿型结构,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电子功能陶瓷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介电损耗低、介电常数高等特点。此外,钛酸锶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适宜的禁带宽度(3.2~3.8eV),在光化学电池、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陆续有关于纳米钛酸锶制备新方法的报道,但在合成条件、晶粒尺寸控制、生产成本等方面还有待于完善,尤其是关于多孔钛酸锶制备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
聚乙二醇PEG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式为H-(O-CH2-CH2)n-OH,其中的桥氧原子-O-亲水,-CH2-CH2-亲油。通常情况下,聚乙二醇分子属于锯齿形长链,当溶于乙醇时变成曲折形长链。PEG在溶胶-凝胶体系中不仅对颗粒表面有包覆作用,且对溶胶中簇团的交联具有导向作用。由于PEG是高分子添加剂,可经高温煅烧除去,从而在产物中留下丰富的孔洞,形成样品的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多孔钛酸锶光催化剂的方法,其以不同分子量的PEG系列表面活性剂作为成孔剂,合成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的多孔钛酸锶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孔钛酸锶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步骤如下:
1)、溶胶反应过程
首先将50mL冰醋酸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然后分别加入1~20g聚乙二醇PEG,再加入0.1~2g硝酸锶,搅拌均匀制得溶液A;另取8.5mL钛酸四正丁酯溶入到35mL无水乙醇中,搅拌10min后制得淡黄色溶液B;将溶液B滴加到搅拌的溶液A中,并滴入1~2mL乙二醇做稳定剂;随着溶剂不断蒸发,形成溶胶。
2)、凝胶化过程
将步骤1)形成的溶胶在室温下陈化24h后,在干燥箱内110℃下干燥8h,形成凝胶;
3)、热处理过程
将步骤2)形成的凝胶研磨后在700~1000℃煅烧1~5h,即制得多孔钛酸锶光催化剂粉体。
所述PEG的分子量为200~2000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其以不同分子量的PEG系列表面活性剂作为成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多孔钛酸锶光催化剂;随着PEG的加入,钛酸锶粉体细化、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增大,多孔钛酸锶粉体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和吸附能力。通过加入不同分子量的PEG,可以调整多孔钛酸锶的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以适应不同光催化过程的特殊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多孔钛酸锶光催化剂的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1)、溶胶反应过程
首先将50mL冰醋酸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然后分别加入10g分子量为4000的PEG,再加入0.5g硝酸锶,均匀搅拌后制得溶液A。另取8.5mL钛酸四正丁酯溶入到35mL无水乙醇中,搅拌10min后得到淡黄色溶液B。将溶液B滴加到高速搅拌的溶液A中,并滴入1~2mL乙二醇做稳定剂。随着溶剂不断蒸发,形成溶胶。
2)、凝胶化过程
将溶胶在室温下陈化24h后,在干燥箱内110℃下干燥8h,形成凝胶。
3)、热处理过程
将凝胶研磨后在800℃煅烧3h即可制得多孔钛酸锶光催化剂粉体。
实施例2
一种多孔钛酸锶光催化剂的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1)、溶胶反应过程
首先将50mL冰醋酸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然后分别加入8g分子量为10000的PEG,再加入1.0g硝酸锶,均匀搅拌后制得溶液A。另取8.5mL钛酸四正丁酯溶入到35mL无水乙醇中,搅拌10min后得到淡黄色溶液B。将溶液B滴加到高速搅拌的溶液A中,并滴入1~2mL乙二醇做稳定剂。随着溶剂不断蒸发,形成溶胶。
2)、凝胶化过程
将溶胶在室温下陈化24h后,在干燥箱内110℃下干燥8h,形成凝胶。
3)、热处理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理工大学,未经沈阳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95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