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氟磺草胺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29269.6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7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严生虎;徐思田;张跃;辜顺林;刘建武;沈介发;马晓明;陈代祥;樊白白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04 | 分类号: | C07D48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氟磺草胺 中间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五氟磺草胺中间体2-氟-6-三氟甲基-N-(5,8-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基)苯磺酰胺的制备方法,属于农药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五氟磺草胺,化学名为:2-(2,2-二氟乙氧基)-6-三氟甲基-N-(5,8-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基)苯磺酰胺,通用名为:Penoxsulam,商品名为:稻杰,CAS登录号为:219714-96-2,其结构式如下:
五氟磺草胺(Peoxsulam)是磺酰脲(胺)类除草剂的杰出代表,系由美国陶氏农科公司(Dow Agro Sciences)成功开发的苗后用除草剂,通过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活性而起作用。2004年9月正式注册登记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随后在美国南部水稻种植区推广应用,2008年进入我国。五氟磺草胺除草剂除草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控制水稻田中常见的杂草、稗草、一年生莎草以及多种阔叶草),作用时间长达一至两个月,整个水稻生长季度的杂草基本可以通过一次用药而成功控制。
五氟磺草胺主要通过如下两种路线合成:
路线一:
本发明公开的是上述路线一中间体(III)的一种新合成方法。美国专利US20020037811和曹燕蕾(现代农药,2006,5(6),32~34)报道了以路线一(采用吡啶为碱)室温下反应9天合成上述中间体(III)的方法。上述文献报道的方法具有如下缺陷:
(1)、反应时间过长,长达9天,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2)、收率过低,仅46%。
鉴于五氟磺草胺除草剂良好的市场表现和前景,研究开发其合成新工艺,提升工艺过程的生产效率,提高目标产品收率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在五氟磺草胺合成中,2-氟-6-三氟甲基-N-(5,8-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基)苯磺酰胺(III)是关键中间体。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合成五氟磺草胺的中间体(III)的新方法,与现有的合成方法相比,工艺过程操作简便、反应速率快、产物收率较高、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五氟磺草胺中间体2-氟-6-三氟甲基-N-(5,8-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基)苯磺酰胺(III)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所用试剂价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收率高,反应迅速(只需30~60min),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化学角度讲,通常情况下,电子云富集的原子或原子团具有较强的碱性和亲核性,但化合物的亲核性还受空间位阻的影响,某些化合物电子云富集的原子或原子团周围空间位阻较大时,其亲核性会大大降低,甚至没有亲核性。本发明中所述的非亲核性碱就是指具有碱性,但不具有亲核性的化合物;所述的弱亲核性碱就是指具有碱性,亲核性较低的化合物。本发明中如不特别说明,碱就是指非亲核性碱或弱亲核性碱。
一种制备五氟磺草胺中间体2-氟-6-三氟甲基-N-(5,8-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基)苯磺酰胺(III)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在干燥的有机溶剂中,使化合物2-(2,2-二氟乙氧基)-6-三氟甲基苯磺酰氯(I)和5,8-二甲氧基-[1,2,4]三唑[1,5-c]嘧啶-2-胺(II)在非亲核性碱或弱亲核性碱作用下进行缩合反应,所得的缩合粗产品经过后处理提纯(洗涤或重结晶)、过滤、干燥后得到目标产物(III)。
其中化合物(I)和(II)的摩尔比为1:0.8~1:4。
本发明所述的非亲核性碱包括但不限于二异丙基氨基锂(LDA)、二异丙基氨基钠、二异丙基氨基钾、二(三甲基硅基)氨基钠、二(三甲基硅基)氨基钾、二(三甲基硅基)氨基锂和2,2,6,6-四甲基哌啶基锂(LiTMP),或上述两种或多种碱之间任意比例的组合。所述的弱亲核性碱包括但不限于叔丁醇钾、叔丁醇钠、叔丁醇镁、叔丁醇锂、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上述碱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也包括非亲核性碱与弱亲核性碱之间任意比例的组合。化合物(II)与非亲核性碱或弱亲核性碱或组合碱用量之比为1:1~1:5(摩尔比,下同),优选1:1~1:2。
反应温度优选25~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92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