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污泥的废水处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28612.5 | 申请日: | 2014-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5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鹤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奇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三和科技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废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无污泥的废水处理系统,其利用生物巢作为固定床,并藉由固 定床使好氧与厌氧的菌体并存,用以分解废水处理中所产生的污泥。
背景技术
按,废水的处理相当繁复,其中,活性污泥处理的排水处理设备中所产生的剩余 污泥。例如,将下水道污水处理厂或排泄物处理厂等下水道处理程序,以及从食品工 厂或化学工业等制程所排出的排放水,以活性污泥处理的排水处理设备,对于废水内 的污泥,处理的难度更高,且需耗费更多的成本。
因此,衍生有一种活性污泥法,主要由具有曝气槽或沉淀槽的活性污泥处理设备 而产生的方法,其将排放水中的有机物藉由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后,会产生使用过的 剩余污泥,对于处理这类的剩余污泥或将其废弃时,目前较多被采用的方法是大型厌 氧消化槽,在完全厌氧的状态下进行污泥的消化,而此方法中所使用的厌氧消化槽, 必须具备强大的耐腐蚀性,所以必须添加大量的甲烷或硫化氢以及大型的瓦斯槽,因 而产生出庞大的处理费用,即使投入如此庞大的费用,污泥减少率也只能达到40~ 50%,其整体效能不彰。
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污泥废弃处理方法,其将污泥大量焚烧使其脱水,但会产生 戴奥辛等有毒气体或破坏环境的疑虑,所以需设置性能良好的焚化炉,加上焚烧时需 要焚化用油,其处理成本甚高,此外,即使设置了性能良好的焚化炉,也无法完全消 除对于戴奥辛等的疑虑,仍然还是无法达到无污染的处理污泥。
这些方法利用微生物、药剂、混磨机等来分解剩余污泥,然而废水被分解后的剩 余污泥会产生新的问题-BOD(生化需氧量),为了解决BOD的问题,必须再次加 入活性污泥处理设备这类的复杂程序。为此,必须增设活性污泥处理设备或增加曝气 量。因此,不仅是剩余污泥处理设备本身的设备费或药剂费、运转费用而已,活性污 泥处理设备本身也会增加额外的运转费用,整体费用所费不赀。
发明人有鉴于处理污泥的费用甚高,于是乃极力苦思解决之道,并凭借本身的专 业及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首创出一种无污泥的废水处理方法,其利用特殊结构的生物 巢,使好氧及厌氧菌体能共生共存的平衡状态下,将污泥完全分解,且其设置成本低, 而具极佳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无污泥之废水处理系统,特别是指一种利用特殊形状及结构的 生物巢作为固定床,使好氧及厌氧共存的情况下来净化废水,以达到无污泥的废水处 理。本系统以生物膜法的接触氧化(曝气)方式,即将生物巢固定在接触曝气槽内,并 送入适量的空气,此时,在接触曝气槽内的污水,因为反复循环地与生物巢接触,而 在生物巢上形成生物膜,于此同时,该接触曝气槽内的废水是处于好氧性的状态,并 在生物巢上逐渐地堆积生物膜,当生物膜堆积至一定厚度后,位于生物膜的内层就形 成厌氧性层,供厌氧性菌体栖息,至于生物膜外侧则继续累积程更厚的生物膜,促使 生物膜内层的厌氧性菌体的作用更加活跃,以持续在生物膜内部进行厌氧分解,藉由 该好氧及厌氧菌体的共生共存的平衡状态下,将污水以不产生污泥而达到净化的处理, 完全颠覆传统污水的处理方式,而为一理想的无污泥的废水处理系统,显已符合专利 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废水处理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生物巢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生物巢使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生物巢好氧菌体与厌氧菌体共存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A场;12B场;13综合污水集中槽;131沉水式曝气 机;132固液分离机;14第一pH中和槽;15调整槽;151楔形滤网;16 第一流量计槽;17第二pH中和槽;18第一区接触曝气槽;19第二流量计槽; 2生物巢;20第二区接触曝气槽;201生物膜;201A好氧菌体;201B 厌氧菌体;21第三区接触曝气槽;22生物过滤沉淀槽;23生物接触过滤槽;2 4放流槽;25污泥消化分解槽;3鼓风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奇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三和科技,未经联奇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三和科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8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膜曝气生物膜与生物电化学耦合系统及其应用
- 下一篇:水处理用填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