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26761.8 | 申请日: | 2014-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2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黄炳刚;高谦;随文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炳刚 |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A61B18/08 |
| 代理公司: | 济宁宏科利信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17 | 代理人: | 樊嵩 |
| 地址: | 272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软组织 疼痛 探测 治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医学临床中,对于软组织疼痛的治疗一般均采用外敷膏药或采用传统针炙疗法,根据中医古典《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慢性软组织疼痛(痹症)的“劳者温之”(温银针技术)的治疗理论和我国著名学者宣蛰人在大量的椎管内外软组织松解手术认识软组织损害病灶(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并结合古代银质针(粗银针)针刺病灶治疗,开创了艾球燃烧导热消除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导致的无菌性炎症,即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抵骨针刺导热疗法,打开了慢性疼痛可彻底治愈的大门。虽然密集型银质针针刺疗法能达到优良的治痛疗效,但对于肌肉丰满部位而言,要求选择较长的银质针才能抵达骨面。因艾球燃烧导热过程中必须有一段针体曝露于外界和刺入皮肤到肌肉组织时组织液两大散热衰减环节,其衰减程度与银质针针体粗细、长短和艾球大小成正相关性。同时艾球燃烧银质针针柄导热治疗操作繁锁,加热温度无法控制,后来又出现了代替艾球燃烧导热能实现加热温度控制的银质针巡检仪,但其导热模式没有改变,加热温度仍存在着从针柄到针尖逐渐递减过程。不能将有效的加热能量传递到肌肉丰满的深部和软组织病变在骨骼附着处的针尖部位。导致热效能利用率较低。中国专利200810155200.9公开了一种组织内热治疗针,但其仅对针具作出了部分改进,无法满足临床对于病灶位置探测并及时治疗的需求。
另外,国际多位学者对慢性软组织疼痛从另一角度也做了相关研究,取得类似的基础理论。其中,美国多位学者40-70年代对软组织疼痛研究发现慢性骨骼肌疼痛原因是由肌筋膜触发点(MTrPs)所引起的,触发点位于激痛点常位于肌腹中央、肌肉肌腱交界处、以及肌肉附着于骨骼处。代表人物是简哪特、揣娪(Jenet Travell)和大卫、西蒙氏(Davi G、Simons)。并用细针斜刺破坏触发点处紧张的条索样状、结节状软组织。80年代,台湾的洪章仁教授建立了MTrPs的动物模型,用微电极探测诊断证实了软组织损害的异常条索样状、结节状的肌运动终板神经末梢处乙酰胆碱浓度在休息时存在着病理性增高,引起肌的后连接持续的去极化---自发电位的形成,并用微电极探寻做了记录证实了软组织损害处存在着自发性电位。其产生持续的肌节缩短和肌纤维收缩并产生收缩结节。这种慢性持续肌节缩短会大大增加局部能量的消耗同时降低了局部血液循环,缺血和低氧状态可刺激神经血管反应物质的释放,这些物质使传入神经致敏而引发、加剧触发点(MTrPs)造成的牵扯痛(国人称传导痛)。这些物质反过来可以刺激异常的乙酰胆碱释放,并形成正反馈的恶性循环。这种状态长期存在会产生相应的骨骼肌疼痛、挛缩、粘连、肌肉萎缩。2008年山东大学的李连涛博士也用微电极均记录了通过动物实验、志愿患者软组织损害处的自发电位的存在。70----90年代上海的宣蛰人教授用大量的艾球加热银质针证实了温银针疗法可消除软组织损害的无菌性炎症,取得了94.7%远期治愈率。近20年,301医院的王福根、高谦、侯京山、陈华教授等也对软组织损害性疼痛进行深部温热针治疗研究,取得令人振奋的效果。201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沈雪勇教授通过研究发现触发点(MTrPs)可以在温度41以上适应的的时间被灭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集病灶探测与治疗为一体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本发明所述的软组织疼痛探测治疗装置主要包括探测模块和治疗模块两大部分。所说的探测模块和治疗模块通过线路连接开关电源。
所述探测模块包括贴片电极、针式电极、电极夹、电极连接线、电极线连接器、探测主板、LCD彩色屏幕、波形调节板、波形调节旋钮、波形调节按键和探测模块电源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炳刚,未经黄炳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67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内在回顾性CT呼吸门控系统
- 下一篇:消化道测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