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氧混合气体一体式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23892.0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4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枫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25B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刁佩德 |
地址: | 11003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气体 体式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氢氧能”的成套设备,特别是一种通过水电解生产“氢氧能”的氢氧混合气体一体式发生装置。生产的氢氧混合气体主要用于对油、气的催化燃烧,提高其燃烧效率,也可用于切割、加热或是焊接作业,属于氢氧能源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氢氧能”成套设备中的水电解气体发生器生产的氢氧混合气体作为可再生、经济、清洁能源,已被世界各国不断的普及应用,我国也有许多企业在研发生产“氢氧能”的成套设备。但由于氢氧混合气体的特殊性:即燃烧速度快、易闪爆、易泄露等,很容易在回火、闪爆、爆燃时产生危害,所以其应用一直受阻。因为闪爆时火焰沿着充满可燃性气体的管道传播所产生的“气体动力效应”能使燃烧更加剧烈,常常转变为爆轰,爆轰产生的爆炸波传播速度极快,目前尚没有一种安全措施能完全有效地保护设备免受爆炸波的破坏。一般普通阻火器主要是利用砂粒、卵石、玻璃球或铁屑等作为填料,或波纹金属片阻火器交叠放置的波纹金属片组成,利用具有许多细小通道或缝隙的固体材料分成许多细小的火焰流,利用传热作用使火焰流猝灭。但实验证明,其无法阻止氢氧混合气体的回火闪爆。因此,现有的阻火器亟待改进。虽然生产“氢氧能”成套设备中以电解水生产氢氧混合气体的发生器种类很多,但是,由于其结构与生产方式等问题,普遍存在等弊端,所以市场推广普及应用的空间很小。
现有的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的结构,据专利文献报导主要有:公告号为CN2458317Y的“改进的氢氧燃料产生机”, 公开的结构特点是:主要由机台本体、第二电解槽、冷却风扇、 储水槽、温度调节槽、若干散热鳍管和配电盘组构成。其第一电解槽固设于机台本体进风孔上方,由若干电解片及绝缘胶圈交错组设并由螺栓锁固而成;公告号为CN1308490C的“高效布朗气发生器”,公开了一种电解液自然循环式布朗气发生器,电极板之间排列成电解液充填室,利用拉线螺丝在其两端组装连接一体型电解槽盖板;公告号为CN101550552B的“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 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由多个电解室串联组合而成的电解槽,电解室由多个极板分割成多个电解小室。
上述三个专利中的“氢氧发生器”均是将多个极板中间加垫圈叠加组合后多个螺杆紧固在一起,其存在的问题是:在一定压力下长期使用时极易泄漏,会造成漏电、漏液、连电的危险,甚至可能产生爆鸣;而且这些“发生器”均利用极板中间夹绝缘胶圈,用若干根螺杆锁固,其弊端是:(1)由于极板夹绝缘胶圈之间存在弹性,而在若干根螺杆锁固时不可能用力均衡,势必造成各螺杆间力量偏差,其直接导致各极板间用力不均,后果是各极板间产生不了等距,相对极板间磁场磁力线不均,不利于气体发生。(2)由于各极板间是用绝缘胶圈密封的,极板间锁固时,用力无法均衡,在长期工作、磁场振荡情况下,极易产生局部漏气、漏液现象,对设备运转存在极大隐患。
公告号为CN2299875Y的“筒式氢氧气体发生器”,公开的电解槽为筒形电解槽,电极及隔膜由上、下压板紧固成一体并支承固定在壳体内;公告号为CN102965687A的“电解水制氢氧气装置”, 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内腔中填充有电解液的内壳,其内设有沉浸于电解液中的氢氧气发生器,也是一种“筒式氢氧发生器”;公告号为CN101956205B的“电解式氢氧发生装置”,其中电解槽设置于一封闭的箱体中,由电极隔板和导水隔板组成,导水隔板为一框架结构;公告号为CN101445940B的“一种产生氢氧助燃气体的节能装置及方法”, 公开的结构特点是:电解槽包括若干块阴性、阳性及中性电极板,不同极板相邻或相隔地排列组成电解极板,位于电解极板最外侧的两块极板均为中性极板,电解极板全部或部分地浸在电解液中。
以上“氢氧发生器”存在的问题为:第一,均是利用电解极板悬浮方式产生氢氧助燃气体的节能装置及方法,均是将极板组合后悬浮在圆筒或方箱中,电解效率低,产气量少,热功损耗大,需配大功率散热设备,否则无法保证电解液在恒温80℃情况下大量释放H+、OH-离子;第二,这些专利“发生器”中,均是将各极板加固后放入另一容器中,这样在工作中就会有大量电流泄漏,增加热功,加大电耗,产品造价及产气成本也相对高,不宜推广。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枫,未经刘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38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