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甘蓝的栽培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22476.9 | 申请日: | 2014-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2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百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新世纪园艺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2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蓝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中的作物栽培,具体地说是一种紫甘蓝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紫甘蓝又称红甘蓝、赤甘蓝,俗称紫包菜,十字花科、芸苔属甘蓝种中的一个变种。是结球甘蓝中的一个类型,由于它的外叶和叶球都呈紫红色,故名。紫甘蓝也叫紫圆白菜,叶片紫红,叶面有蜡粉,叶球近圆形。营养丰富,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U和较多的维生素E和B族。甘蓝属半耐寒蔬菜,喜凉爽气候。气温20~25℃时适于外叶生长。进入结球期,适宜湿度为15~25℃。紫甘蓝抗寒力较强,能耐-5~-7℃的短时间低温。甘蓝为长日照植物,第一年形成叶球,翌年在2~6℃的低温条件下完成春化,遇上长日照条件,就能抽苔、开花、结果。甘蓝对水分需求多,对养分以氮肥需要量最大。对土壤的适应性虽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为好。因此,有必要对紫甘蓝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提供一种科学的高产优质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紫甘蓝的高产栽培方法,方法简便,栽培方便,通过适时育苗、本田移栽、合理密植、肥水管理,提高了紫甘蓝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紫甘蓝栽培生产的主要物候期
1、育苗床播种期:2月下旬-3月中旬
2、本田移栽期:4月下旬-5月上旬
3、鳞茎膨大期:6月下旬-8月中旬
4、倒伏期:8月中旬-8月下旬
5、收获期:8月中旬-9月上旬
二、选种、整地、施肥、作畦
1、选种:选用适合气候特点的紫甘蓝杂种一代品种系列。
2、整地:选择土地平整、肥沃,有排灌条件,通透性好的壤土、砂壤土和黑土,土壤PH值6.3-7.8的地块为佳。最好进行秋整地、秋施肥、秋作畦,土壤翻松深度为20-25cm,整平、耙细、混肥充分、均匀。
3、施基肥:有机肥结合秋整地混拌施入,化肥可于春季土壤化冻20-25cm后施入。
(1)育苗床:每亩施入腐熟过筛有机肥4-5吨或鸡粪2吨。二铵25-30kg/亩,硫酸钾7-10kg/亩,磷素活化剂1kg/亩。施入后旋粑均匀,与土壤充分混拌。
(2)本田:每亩施入腐熟过筛有机肥4-5吨或鸡粪2吨。二铵50kg/亩,尿素20kg/亩,硫酸钾12kg/亩,磷素活化剂1kg/亩。施入后旋粑均匀,与土壤充分混拌。
4、作畦:施肥、旋粑均匀后作畦。畦面宽度:喷灌条件下100-120cm;沟灌条件下90cm。畦面高度:15-20cm;高温干旱砂性土壤地区可作平畦或低畦,畦间沟宽30-35cm。
三、育苗床土消毒
采取70%多菌灵与50%福美双以重量比1∶1比例混合,取8-10g混合药粉兑15kg细干土,拌均匀,撒施床面后开沟播种。
四、播种
1、播种量:每亩本田播种量为125-150g,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为7-8g,育苗床面积与本田面积之比为1∶22。
2、种子处理:采取70%多菌灵与50%福美双以重量比1∶1比例混合后药粉干拌种,药粉用量为种子量的0.3%。
3、播种程序及方法:
畦面开沟→捻籽→覆土→颠压→浇足水→放毒饵→覆地膜。沟深度1.5-2.0cm,沟间距6cm,覆土厚度0.8-1.0cm。
五、苗床管理及成苗标准
1、水、肥管理:保证苗床底墒充足并于播种后及时喷水一次,使上、下水相接,直至出苗揭膜前不浇水,60-80%出苗后揭膜并随时喷水一次,以后保证苗床见干见湿。移栽前炼苗期相对少浇水,当幼苗高度为10-15cm时,视苗情结合浇水适量追肥及叶面喷肥;移栽前10-15天喷1-2次磷酸二氢钾0.2-0.4%液,以促进移栽后发根。
2、温度管理:保持播种后出苗前白天气温20-25℃,夜间气温大于13℃;出苗后,保持白天气温15-20℃,超过28℃放风,夜间气温10℃,不低于8℃。
3、成苗标准:叶片3-4片,假茎0.4-0.5cm,株高25-30cm,长4-5cm,须根13-15条,苗龄45-55天。
六、移栽及栽植密度
1、起苗、沾根:起苗前一天苗床打透水以便起苗,起苗后分级打捆、去土并剪去带泥土的散根,然后置于药盆内灭虫、灭菌,药液配方为:辛硫磷600倍液+多菌灵600倍液。
2、移栽方法:以木签插孔移栽,深度3cm,不可过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新世纪园艺研究所,未经南京新世纪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24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胞、组织或生物材料清洗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固化性聚合物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