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机线及一种耳机线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20606.5 | 申请日: | 2014-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6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焕洲;丁立军;吴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4R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线及一种耳机线控器。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设备的发展和普及,耳机作为多媒体设备必不可少的配件,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对与无线耳机,有线耳机也因其自身的众多优点继续流行。但是,有线耳机的耳机线不能承受较大的拉力,从而降低了整个有线耳机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耳机线中连接耳机线控器的情况下,耳机线控器与耳机线所承受的拉力更小,一般只能承受1至2KG的拉力测试,并发现耳机线内部的芯线相对于耳机线表皮滑动损坏。因此,需要一种更可靠的耳机线及耳机线控器,以避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线及一种耳机线控器。通过改变耳机线材内部结构和改变耳机线材与耳机线控器的连接结构,以提高耳机线及耳机线与耳机线控器连接所承受的外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线,包括防弹丝、导电丝和耳机线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丝螺旋缠绕在所述防弹丝表面形成第一芯线;所述耳机线还包括纤维丝和丝网,所述丝网包裹在纤维丝表面形成第二芯线;所述耳机线表皮附着并包裹所述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
进一步的,所述丝网为一体成型的筒状结构或者为丝线螺旋缠绕结构。
优选的,所述丝网为金属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芯线中的纤维丝数量为一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芯线中的纤维丝数量为若干根,若干根纤维丝螺旋缠绕成一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芯线数量为若干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耳机线控器,与上述的耳机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芯线在耳机线控器处断开并与所述耳机线控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芯线打结并与所述耳机线被注塑为一体。
进一步的,在所述耳机线表皮包裹铜扣,并也与所述耳机线被注塑为一体。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上述耳机线中增加纤维丝和丝网的结构,所述纤维丝使耳机线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在耳机线材受到较大的外力时,保证了耳机线不会被拉断。所述丝网包裹在纤维丝表面,大大增强了纤维丝与耳机线材表皮之间的摩擦系数,以防止在耳机线受到拉力或扭力时,避免纤维丝与耳机线材表皮的相对滑动,增强了耳机线所能承受的外力,保证了耳机线材的正常使用。
当所述丝网为一体成型的筒状结构或者为丝线螺旋缠绕结构时,更能增强纤维丝与耳机线材表皮之间的摩擦系数。
经多次试验,优选所述丝网为金属材料时,比其他材料的丝网更能增强纤维丝与耳机线材表皮之间的摩擦系数。
一般情况下,第二芯线中的纤维丝为一根足够,其足以承受较大的拉力;但在工况更恶劣的情况下,所述的纤维丝可以为若干根,该若干根纤维丝螺旋缠绕成一组,除了增强耳机线所能承受的拉力之外,还增强了纤维丝与耳机线材表皮之间的摩擦系数。
上述的耳机线控器与上述的耳机线连接,耳机线中的第二芯线在线控器处断开与耳机线控器固定、连接,相对于直接将芯线与耳机线控器固定、连接,该连接方式更加牢固,避免了因耳机芯线表皮过于光滑或者破损而导致与耳机线控器的脱落。作为优化,第二芯线在耳机线控器处打结并与耳机线注塑为一体,这种连接方式增强了第二芯线与耳机线控器的连接强度,使连接更加牢固。进一步的,在所述耳机线表皮包裹铜扣,并也与所述耳机线被注塑为一体。这样,通过铜扣的包裹,使耳机线中各芯线在铜扣外力作用下紧固为一体,使纤维丝与耳机线表皮贴合更紧密,更加增强了耳机线与耳机线控器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耳机线与耳机线控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耳机线及耳机线控器的较佳实施方式的耳机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耳机线与耳机线控器的较佳实施方式的耳机线与耳机线控器连接示意图。
其中,
1、耳机线,2、耳机线控器,3、内模,4、铜扣,11、第一芯线,12、第二芯线,13、耳机线表皮,21、内模槽,111、防弹丝,112、导电丝,121、纤维丝,122、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然而,本发明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应认为只是局限在所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06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