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康唑柔性纳米脂质囊泡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19117.8 | 申请日: | 2014-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6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曹德英;杜青;王静;齐晓丹;方瑜;敦洁宁;向柏;党云洁;潘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9/06;A61K31/4196;A61P31/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白海静 |
地址: | 05001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康唑 柔性 纳米 脂质囊泡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康唑柔性纳米脂质囊泡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组分:氟康唑1‑10份,囊泡形成剂10‑80份,囊泡膜流动性调节剂5‑30份,囊泡软化剂1‑30份,并提供了制备氟康唑柔性纳米脂质囊泡混悬液的方法;同时,还公开了以氟康唑柔性纳米脂质囊泡混悬液为主料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氟康唑柔性纳米脂质囊泡经皮给药制剂,会具有增加药物穿透角质层的能力,使药物较快地渗透到皮肤内,并滞留在表皮和真皮内,使表皮和真皮内形成药物贮库,使其成为皮肤靶向并具缓控释作用的给药系统,药物可直接而持久地对局部病变细胞或组织起治疗作用,较少被体内吸收,由此减少或避免全身性给药带来的毒副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药组合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氟康唑柔性纳米脂质囊泡组合物及其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氟康唑(fluconazole)是1980年由美国辉瑞公司(Pfizer)研制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使真菌细胞麦角固醇合成障碍,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真菌的效果,具有抗菌谱广等优点。氟康唑除了用于治疗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等引起的组织脏器感染外,还可以治疗局部病变如念珠菌性阴道炎、顽固性皮肤真菌感染、马拉色菌毛囊炎、甲真菌病等。但是,就目前市场有的氟康唑片剂、胶囊、粉针剂和注射液几种剂型只适合全身给药,而全身给药用于治疗局部病变,药物经体内转运、分布和代谢后到达皮肤局部的药量有限,而要使局部达到理想的治疗量就难免引起全身的毒副作用,如: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后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肝毒性等不良反应。但是,根据现有技术,如果我们将氟康唑制作成普通皮肤外用药物制剂,由于药物本身性质及基质的影响,药物较难透过皮肤屏障即角质层,难以达到治疗效果。即使使用行业内为了增加外用药物的疗效惯用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药物导入身体的治疗部位,如采用离子导入、超声导入和电、热、光皮肤致孔等物理方法以及透皮吸收促进剂等化学方法,也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因为这些方法虽能够比较好地将药物导入皮肤,但是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皮肤对药物的加速渗透性,加快了药物进入身体血液循环的速度,增加了药物进入身体的剂量,对皮肤药效持久性较差,这不仅增加了医疗成本,而且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如短暂性皮肤损害和潜在的皮肤免疫等问题。因此,研制一种适用于皮肤局部治疗且皮肤吸收好、药效持久的氟康唑外用制剂,是当前医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氟康唑柔性纳米脂质囊泡组合物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氟康唑经皮给药制剂皮肤吸收性较差、在皮肤内滞留时间短、药效持久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氟康唑柔性纳米脂质囊泡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组分:氟康唑1-10份,囊泡形成剂10-80份,囊泡膜流动性调节剂5-30份,囊泡软化剂1-30份;所述囊泡膜流动性调节剂为胆固醇,所述囊泡软化剂为脂肪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山梨酯、胆酸钠、去氧胆酸钠、乙醇或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该组合物包括氟康唑1-10份,囊泡形成剂10-80份,囊泡膜流动性调节剂5-30份,囊泡软化剂1-30份,抗氧化剂2-15份;所述抗氧化剂为维生素E、维生素C、丁基羟基茴香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茶多酚、愈创树脂、芝麻酚或者波尔定碱、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该组合物包括氟康唑1-10份,囊泡形成剂10-80份,囊泡膜流动性调节剂5-30份,囊泡软化剂1-30份,抗氧化剂2-15份,囊泡稳定剂2-20份;优选氟康唑5-10份,囊泡形成剂50-70份,囊泡膜流动性调节剂10-20份,囊泡软化剂5-20份,抗氧化剂2-8份,囊泡稳定剂2-10份;所述囊泡稳定剂为聚维酮、交联聚维酮、聚乙二醇或聚乙烯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医科大学,未经河北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91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仔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复合维生素固体脂质微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