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灯泡灯条的连接部结构及与导丝的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15565.0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9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市新光源照明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9/00 | 分类号: | 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4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灯泡 连接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光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ED灯泡灯条的连接部结构及与导丝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LED照明市场是LED最重要、最具发展前景的应用。随着LED技术的进一步成熟,21世纪的居室灯具设计将会是以LED照明灯泡设计为主流,同时充分体现节能化、健康化、艺术化和人性化的照明发展趋势,成为居室灯光文化的主导。LED球泡灯采用了现有的接口方式,即螺口、插口方式(E26/E27/E14/B22等),甚至为了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模仿了白炽灯泡的外形,因而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欢迎。自LED玻璃灯泡出现以来,LED灯条与导丝的焊接一直没有获得满意的效果,成品合格率低、脱焊问题突出,严重影响LED灯泡的产品质量,制约了LED灯泡的发展。
LED灯泡灯条的中部为发光区域,两端为金属连接部。现有技术是将导丝直接点焊在金属连接部上。由于连接部尺寸和材质不同,导丝的粗细差异,焊接时的电流电压变化以及操作工人的作业手法等等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焊接不良,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LED灯泡灯条的连接部结构及与导丝的连接方法。采用这种结构及连接方法,可以解决连接部与导丝的焊接不良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个方面,一种LED灯泡灯条的连接部结构,所述灯条由中部的发光区域和两端的连接部组成,所述灯条两端的连接部用于与导丝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设有卡持导丝的卡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卡口为环、半环或叉。
作为优选,所述的卡口是将所述连接部分成三部分并将中间部分成型而成。
第二个方面,一种如第一个方面所述的LED灯泡灯条与导丝的连接方法,所述灯条由中部的发光区域和两端的连接部组成,所述灯条两端的连接部用于与导丝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先将所述连接部分成三部分并将中间部分成型形成卡口,然后将导丝卡入卡口,再焊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卡口为环、半环或叉。
所述的卡口的成型可以采用冲压方式。连接时,先将导丝卡入成型好的卡口内,即插入环内或半环内或者卡入叉内,使卡口卡持导丝,然后进行焊接。既确保了焊接牢度,又降低了焊接难度。
本发明通过在连接部设置卡口,对于连接部与导丝的连接,既确保牢度,又降低难度,解决连接部与导丝的焊接不良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6为采用本发明连接方法的LED灯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LED灯泡灯条的连接部的结构,灯条由中部的发光区域1和两端的连接部2组成,灯条两端的连接部2用于与导丝连接,连接部2设有卡持导丝的半环形卡口3。
实施例2:如图2和图3所示,另一种LED灯泡灯条的连接部的结构,灯条由中部的发光区域1和两端的连接部2组成,灯条两端的连接部2用于与导丝连接,连接部2设有卡持导丝的环形卡口3。
实施例3:如图4和图5所示,又一种LED灯泡灯条的连接部的结构,灯条由中部的发光区域1和两端的连接部2组成,灯条两端的连接部2用于与导丝连接,连接部2设有卡持导丝的叉形卡口3。
实施例4:一种LED灯泡灯条与导丝的连接方法,灯条由中部的发光区域1和两端的连接部2组成,灯条两端的连接部2用于与导丝4相连接,连接部2设有卡持导丝4的半环形卡口3,如图1和图3。具体制作过程中,先将连接部2分成三部分并将中间部分成型形成半环形卡口3,然后将导丝4卡入半环形卡口3,使卡口3卡持导丝4,再焊接固定。所制备的LED灯泡如图6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市新光源照明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海宁市新光源照明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55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