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比表面花状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12117.5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7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亮;张秋禹;张和鹏;田雷;王慎强;李佩陶;范莉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14 | 分类号: | C12N11/14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比表面 固定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比表面花状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以配位作用、沉淀析出、晶体生长为过程,磷酸锌(Zn3(PO4)3)为骨架的新型花状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固定化酶相较于游离酶,提高了储存稳定性、增强了使用环境耐受性的同时,保持了酶的高效专一及温和的酶催化反应特性,更重要的是固定化酶具有分离回收容易、可多次重复使用、操作连续可控、工艺简便等优点,因此成为酶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当今酶产业主流发展方向。传统的固定化酶是将酶通过包被或化学偶联的方法连接到载体表面,从而实现固定化的。被用作固定化的载体材料很多,包括多孔聚合物树脂(CN200810010347.9;CN201110343288.9)、磁性复合微球(CN201110138426.X;CN201210441986.7;CN201110201473.4)、多孔复合膜(CN201010285964.7;CN200810059776.5)、无机纳米颗粒(CN201310004507.X;CN201210133875.X)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种新的固定化酶,它是纯酶的聚集体的交联体,无需使用载体,这种固定化酶为无载体固定化酶(CN201210571820.7;CN201310680404.5)。但无论是上述哪种固定化酶方式,虽然部分已经是目前的成熟的工业化技术,仍然存在固定化过程繁琐、固定化工艺路线较长、能耗较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比表面花状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
一种高比表面花状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以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溶剂,配制0.2~1g/L的酶溶液为溶液I;所述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范围为7.2~7.4;
步骤2:配制浓度为0.2~0.5mol/L的可溶性锌盐水溶液为溶液II;
步骤3:在磁力搅拌下向溶液I中加入溶液II,其中溶液I与溶液II的体积比为5~25:1;
步骤4:在磁力搅拌下,室温反应2~6h后,经过离心、水洗、冷冻干燥即得高比表面花状固定化酶。
所述酶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或木瓜蛋白酶。
所述磷酸盐缓冲溶液为: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和水或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和水或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和水或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和水。
所述可溶性锌盐为:醋酸锌及其水合物、硝酸锌及其水合物、氯化锌及其水合物、硫酸锌及其水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混合。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比表面花状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依靠酶上的胺基及羧基与锌离子配位作用,在实现磷酸锌(Zn3(PO4)3)沉淀的同时将酶固定在Zn3(PO4)3上,进而得到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新型花状固定酶。该发明的优势在于整个反应过程条件温和、固定化酶表面积高,可以较高的保持酶的活性,且工艺简单、能耗低、对设备要求低,因此易于工业化。本发明通过配位作用、沉淀析出、晶体生长过程,制备了一种以Zn3(PO4)3为骨架的新型花状固定化酶,该发明整个反应过程条件温和、固定化酶表面积高,可以较高的保持酶的活性,且工艺简单、能耗低、对设备要求低,因此易于工业化。
附图说明
图1:高比表面花状固定化酶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2:高比表面花状固定化脂肪酶的SEM照片
图3:高比表面花状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高比表面花状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制备
配制0.5g/L、溶剂为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的木瓜蛋白酶溶液,该溶液为溶液I;配制浓度为0.3mol/L的硝酸锌水溶液,该溶液为溶液II;将溶液I加入到三角瓶中,磁力搅拌下加入溶液II,溶液I与溶液II的体积比为15:1;磁力搅拌下,室温反应2h后,经过离心、水洗、冷冻干燥即得新型高比表面花状固定化木瓜蛋白酶。
实施例2:新型高比表面花状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2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