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辣木籽蛋白乳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11600.1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6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镭;刘建祥;徐娟;高政;刘祥义;李云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祥义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33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辣木籽 蛋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蛋白乳品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纯天然辣木籽蛋白乳的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辣木(MoringaOleifera Lamarc),属于辣木树科(Moringaceae),为多年生常绿小乔木至大乔木, 原产印度北部西马拉雅山麓和非洲北部地区,被称为“神奇之树”。供食用栽培的有印度辣木树(Moringa oleifera)和非洲辣木树(Moringa stenopetala)两种品种。
辣木树性味:辛、微温、无毒,经研究辣木含有丰富营养,高维生素A、B、C、E,高蛋白质、高纤维;其中含有六种宏量元素(钙、镁、磷、钾、钠、硫)五种微量元素(锌、铜、铁、锰、硒)及十一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八种人体无法自行合成)。每100g辣木叶中含蛋白质27.1g,约为牛奶的2倍,维C约为鲜橙的7倍,钾是香蕉的三倍,铁是菠菜的三倍,维生素A是胡萝卜的四倍。根据统计只要三汤匙的辣木树叶粉,就含有幼儿每日所需的27%维他命A;42%蛋白质;125%的钙;70%的铁,22%的维生素C。辣木已成为2012年欧美日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新兴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辣木被视为新时代健康的食物,其将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及饮食品质,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神奇植物。在印度传统的医学体系中,就有用辣木树籽治疗糖尿病,用辣木树叶治疗高血压的实例。
辣木籽的长相怪异,它的果荚像豇豆,但它的籽实却一点也不规矩,长得有菱有角,可生吃,对糖尿病,高血压有显著保健及防治作用。据研究种仁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辣木油33.5%、辣木蛋白37.9%、淀粉6.1%、可溶性总糖17.1%(其中辣木多糖12.3%)、粗纤维7.5%、及丰富的宏量元素如:钙(Ca)、钾(K)、镁(Ma)、钠(Na)、磷(P)和微量元素如:锌(Zn)、铜(Cu)、铁(Fe)等。种壳中粗纤维质量分数为73.4%、并含丰富的矿质元素。经研究,带壳食用辣木籽,其功效大于单独食用种仁。
辣木籽入口很脆且甜,慢慢咀嚼后吞下喉咙中的甜味仍然可保留好几分钟,其间吃其他食物的同时均会感觉到甜味。另外, 辣木种仁中还含有天然的抗氧化物质, 这使辣木种仁具有非常稳定的特性。经常食用辣木籽可加强免疫力、排毒、塑身、抗老化、抗癌、并对多种慢性及弘远疾病都有极大的改良功效。
截至目前,未见辣木籽制备饮料的公开记载。
通过市场分析发现,市面上包含多种蛋白乳,如:花生、核桃、大豆、腰果等蛋白饮料基本都具有以下特点:①蛋白质含量≤ 0.8%;②饮料中大部分加入香精;③饮料中大部分加入稳定乳化剂,多由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蔗糖酯、单甘酯等人工合成添加剂复配而成。
由于人们对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心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不确定性,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不含食品添加剂,纯天然的饮品,针对市场需求及辣木籽功效,开发出此款产品。产品辣木籽蛋白含量高于市场相关产品,不含稳定剂和乳化剂,且产品稳定性和风味良好,符合消费群体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纯辣木籽植物蛋白乳产品及其制造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 一种辣木籽蛋白乳,是以烘焙辣木籽为主要原料,产品中辣木籽质量百分比为5%-15%、小苏打适量,其余为超纯水。
2. 辣木籽蛋白乳用下述方法制备:
(1)烘焙:带壳辣木籽在115-135℃下烘烤20-50分钟 ;
(2)打浆:将烘烤好的核桃仁与水按质量比1:6-8 混合打浆,水温50-70℃,打浆时间1-3分钟;
(3)超微乳化:采用超微磨或振动磨超微化至颗粒度为0.5-1.0μm;
(4)调节pH:在料液中加入预先溶解的质量分数1% 小苏打溶液,调节物料pH 7.10-7.50 之间;
(5)均质:均质压力40-55MPa,均质时间为6-15 秒,二次均质;
(6)脱气:物料经0.04-0.07Mpa 真空脱气;
(6)杀菌:物料经131-143℃超高温瞬时杀菌,杀菌时间5-10秒;
(7)灌装:无菌灌装即得辣木籽蛋白乳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祥义,未经刘祥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16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林业废弃物回收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半纤维素的石墨烯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