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微碱性土壤种植水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11380.2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5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雷志刚;柏连阳;齐绍武;雷新宇;夏国华;谢前浩;孙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新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C1/00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长城专利事务所 43204 | 代理人: | 蔡大盛 |
地址: | 415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碱性 土壤 种植 水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调理及农作物栽培方法,特别是一种在微碱性土壤种植水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认为水稻只宜在PH5.0~6.5的酸性土壤生长,然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气中排放的SO3、SO2、NO2、NO等物资日益增多,从而形成酸雨使土壤日益板结,同时,强的硫酸根及硝酸根等又活化了土壤中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典型的如铅、镉、铬、汞、砷。随着土壤酸性度的提高,水稻所需的元素的活性部分逐步钝化,形成如磷酸钙、硅酸钙等不易吸收的物资,导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的利用率越来越低,因而出现了种植成本越来越高,产量越来越低,特别是所得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给食用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水稻只宜在PH5.0~6.5的酸性土壤生长带来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微碱性土壤种植水稻的方法 ,用以适应当前生态环境,活化土壤中的硅与磷,沉淀钝化铅、镉、汞、铬、砷等重金属,提高农产品的碱度,确保人们舌尖上的健康安全。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土壤调理剂使土壤耕作层的PH值保持在7.0~8.8之间,使土壤成微碱性,然后在这种微碱性的土壤中种植水稻,其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样:首先将准备种植禾本植物的农田按农业部门的标准取样,其取样深度不得少于20cm;
步骤二、测土配方:将所取土壤样本的PH值调整到9以上,记录所用土壤调理剂的品种用量及PH回落所需的时间,综合步骤一的样本区域,土壤的性质,通过小区一至三年的实验,搞清土壤PH的变化规律;
步骤三、浸种:用土壤调理剂兑水,使其PH值控制在8.5-9.5下对水稻种子浸种8-12小时,浸泡后的水稻种子在PH7.0~7.5的介质中催芽;
步骤四、育秧:首先将秧田的PH调整在7.0~7.5之间,然后将浸泡过的水稻种子播种,当秧苗达两叶一芯时将秧田的PH值调整到7.5~8.5,使秧苗的整个生长期均维持在弱碱性环境中;
步骤五、移栽:当水稻秧苗时,根据步骤二所测得数据计算出PH达9左右所需的土壤调理剂的数量,用喷施机将其均匀的施于田间,灌满水,第一次旋耕,其深度不得少于20cm,24小时后测得其PH值,当PH小于8时需补施土壤调理剂后进行第二次旋耕,静置24小时后测得其第二次PH值在7.5~9.0之间时便可以进行水稻秧苗移栽,在水稻生长期7~15天时取样检测土样,记录PH值的变化,特别是针对重金属污染地区,在水稻抽穗灌浆时,若土壤的PH值回落至7以下,需补施土壤调理剂,使其PH大于7.0,确保其重金属离子处于钝化螯合状态,从而保证不被稻谷吸收:
其中,所述土壤调理剂是市场上购得的,最好是申请日为2014年6月24日、专利申请号为201410285528.8的土壤调理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显著地进步:因本发明所述种植水稻的方法,是利用土壤调理剂使酸性土壤耕作层的PH值保持在7.0~8.8之间,使土壤成微碱性,然后在这种微碱性的土壤中种植水稻,其方法包括:取样、测土配方、浸种、育秧、移栽和田间管理;本方法能消除土壤中重金属对水稻的污染,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从根本上消除了土壤酸化带来的危害,为农业优质高产低消耗奠定了基础,适合在我国酸性土壤种植区和重金属污染区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微碱性土壤种植水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农田取样,其深度为20cm;
步骤二:测土配方,小区水稻实验田按PH值8.5安排一个生产周期的实验,确定浸种、育秧、分蘖及抽穗整个生长的与对照组的变化,特别是产量、千粒重、米的PH值;
步骤三、浸种:用土壤调理剂兑水使之pH=9.0杀菌,然后在PH=7.0~7.5的介质中催芽;
步骤四、育秧:把土壤PH调节到7.0~7.5时播种,当秧苗达两叶一芯时将秧田的PH值调整到7.0~8.0,使其秧苗期均处在弱碱性环境生长;
步骤五、移栽:根据步骤二小区水稻的实验数据,计算出PH=9所需的土壤调理剂的数量,用喷施机将其均匀的施于田间,灌满水后第一次旋耕其深度不得少于20cm,24小时 后测得其PH值,当PH小于8时需适当补施土壤调理剂后进行第二次旋耕;若第一次旋耕后PH值不下降,则可以采取深度不少于30cm再次旋耕和深水浸泡,若测得此时PH小于9时便 可以移栽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新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新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13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