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地自行车骑行助力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10879.1 | 申请日: | 2014-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6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孙宪鹏;孙选;张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2M6/00 | 分类号: | B62M6/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俊涛 |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地 自行车 助力 机构 | ||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山地自行车骑行助力机构。
(二)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大力提倡“绿色出行,节约出行”,自行车市场又重回活力,自行车的设计款式也变得日益丰富,其中山地车以其宽型带、变速机构,减震器的出现,受到消费者广泛青睐。但山地车仍不改骑行者体力消耗严重的问题,而减震器在减震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有效利用减震器所产生的能源、使骑行者省力的山地自行车骑行助力机构。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山地自行车骑行助力机构,其特征是,包括一端安装在山地车减震器上的第一导杆,第一导杆另一端连接扭矩增大器,从扭矩增大器伸出第二导杆铰接一根杠杆,所述杠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三导杆,第三导杆的另一端铰接执行曲柄,所述执行曲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棘轮机构上。
所述扭矩增大器、第二导杆和杠杆位于盒体内,所述杠杆的支点固定在盒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减震器的上下移动由扭矩增大器、杠杆、导杆、执行曲柄和棘轮机构等将减震器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的扇形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山地车后轴向前旋转,充分利用了减震器所产生的能量,起到了辅助山地自行车飞轮的辅助作用。
(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导杆,2扭矩增大器,3第二导杆,4杠杆,5支点,6第三导杆,7执行曲柄,8棘轮机构,9盒体。
(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种山地自行车骑行助力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杆1、扭矩增大器2、第二导杆3、杠杆4、第三导杆6、执行曲柄7和棘轮机构8,其中第一导杆1的一端安装在山地车减震器上,第二导杆3与杠杆4铰接,杠杆4的另一端与第三导杆6铰接,通过杠杆4来增大第三导杆6的行程,也就是说杠杆4的支点5要更接近于第二导杆3,第三导杆6的另一端铰接执行曲柄7,执行曲柄7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棘轮机构8上,棘轮机构8就像山地车的飞轮一样安装在山地自行车的后轴上;而为了方便,将扭矩增大器2、第二导杆3和杠杆4共同放置于一个盒体9内,杠杆4的支点5固定在盒体9上。
当骑行者骑着山地自行车行走时,减震器上下震动,也就是说减震器的上端做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带动第一导杆1做上下往复运动,然后通过扭矩增大器2将力矩增大后传递给第二导杆3,第二导杆3通过杠杆4和第三导杆6带动执行曲柄7绕后轴做扇形的圆周运动,从而通过棘轮机构8带动后轴向前旋转,这样,山地自行车就在飞轮和棘轮机构8的共同带动下向前运动了,这样就比单单只有飞轮省力多了。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08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舱型自卸式运砂船
- 下一篇:多年龄段拆卸型自行车车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