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试飞中发动机工作状态监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10732.2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1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鸿;张永峰;朱彦伟;任瑞冬;符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5/00 | 分类号: | G01M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状态监视 发动机工作状态 发动机故障 监控 航空发动机 监视 常规发动机 监视参数 监视结果 智能分析 智能监视 自动判读 反馈 测量 试验 | ||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工作状态监视技术,特别涉及试飞中发动机工作状态监视方法,本发明专利在目前普遍采用的以试验中测量的参数为主要监视指标的常规发动机工作状态监视方法的基础上,以整理实现的各种发动机故障规则和建议处置措施为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发动机工作状态智能监视软件,实现试飞中对发动机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并及时反馈监视结果给监控人员,提醒监控人员正确处置。该方法具有利用整理实现的各种发动机故障规则,通过对监视参数的智能分析,自动判读发动机工作状态,并及时向监控人员反馈发动机故障信息和建议的处置措施,并提醒监控人员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航空发动机工作状态监视技术,尤其是试飞中被试发动机工作状态的监视。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应发动机性能衰减和故障导致的飞机飞行性能衰减和灾难性故障,目前发动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发动机依靠传感器数据、专家模型和二者的融合,可全面了解发动机状态,实现发动机状态监视和管理的自动化、自动诊断和自我预测。航空发动机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系统是智能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应用发动机状态监视与故障诊断技术能显著提高发动机运行可靠性,保证飞行安全,降低维护费用,缩短维修时间。在飞行试验中,开展发动机状态监视更是具有特殊意义:对被试发动机配备的状态监视系统进行检查评估;保证课题试飞质量和试飞安全;提高试飞效率,缩短试飞周期,节省试飞经费。
目前试飞中对发动机工作状态的监视主要针对监视参数实施的,而且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实现的,对课题及监控人员能力要求很高。课题及监控人员必须熟悉被试对象的各种限制值及相关逻辑,牢记相应处置措施,从众多参数的复杂变化中发现发动机故障及异常,及时报告并正确处置。一般来说,每个试飞架次都要最少持续大约1个小时左右,在这期间,被试发动机随时都存在出现故障和异常的可能,而课题人员则由于生理疲劳和外界干扰等因素影响,不可能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存在漏报发动机故障和异常的隐患。因此,试飞中提高对发动机工作监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是必要的,是发展趋势。
利用发动机工作状态智能监视软件提高发动机监视的智能化水平时,监视软件在功能上本必须支持常规滤波、数据拟合、数据预测方法,因此必须提供一个可以存储一定时间段内所有监视参数的二维缓冲区。但是常规的二维线性缓冲区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在每次写入当前时间和当前时刻的监视参数时,整个缓冲区的数据都必须更新,效率低,不能满足要求。此外发动机工作状态智能监视软件实时接收的监视参数通常信号质量都比较差,存在毛刺和跳点,利用一般的单门限比较器对监视参数是否大于或小于其限制值进行自动判别时,存在比较严重的误报现象,必须提高其鲁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以用以收集整理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规则为基础,充分利用发动机工作状态智能监视软件,对发动机工作状态进行智能、准确、快速监视,并及时反馈监视结果的智能发动机工作状态监视方法。
本发明专利在目前普遍采用的以试验中测量的参数为主要监视指标的常规发动机工作状态监视方法的基础上,以整理实现的各种发动机故障规则和建议处置措施为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发动机工作状态智能监视软件,实现试飞中对发动机工作状态进行智能、准确、快速监视,并及时反馈监视结果给监控人员,提醒监控人员正确处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步,利用被试发动机使用说明书、维护手册,以及其它型号发动机故障分析报告,整理完成被试发动机的故障规则库。该故障规则库由多条故障规则构成,每条故障规则包括故障现象、故障判据、建议处置措施三方面信息。
第二步,依据第一步完成的故障规则库,开发针对被试发动机的发动机工作状态智能监视软件。
第三步,发动机工作状态智能监视软件工作于实时模式下时,监视软件实时接收被试发动机的N个监视参数,并对其进行解析和同步处理,获得一个由当前时间(由小时、分钟、秒、毫秒四个参数组成)和当前时刻N个监视参数构成的一维数组,该数组数据类型为单精度浮点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未经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0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盖固定台架
- 下一篇:旋转件轴向加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