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加载力地面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09810.7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0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旭;吕文杰;孙丹丹;王亚莉;毕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加载 地面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加载力地面试验装置,所述装置由机械部分和液压控制部分组成。工作时将拖锥尾部钢丝绳与绞线盘上的试验钢丝绳可靠连接。给予液压刹车盘一定液压,将拖锥收回时需克服液压刹车盘一定摩擦力,机械部分由液压刹车盘1,转接法兰2,绞线盘前连接板3,绞线盘4,绞线盘后连接板5,手轮6,轴组件7,轴支座8,底座9,液压刹车盘支座10组成。液压控制部分由液压刹车盘1,氮气瓶11,充气嘴12,冷气滤13,单向活门14、压力表28等组成。此试验装置可模拟拖锥在飞机不同速度下的空气阻力,调节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飞行试验领域技术,是一种模拟空中气动阻力的地面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为完成飞机设计定型试飞,需在飞机尾部加装拖锥静压测量系统,进行飞机大气静压测试。拖锥收放系统是飞机在飞行状态时将静压测量传感器通过中间带钢丝的气密管路收放到距离飞机尾部预定的位置的自动控制系统。是拖锥静压测量的必备设备,实现拖锥的自动收放,为拖锥静压测量的准确性提供有力保证。
拖锥收放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会直接影响静压测量的结果,静压测量拖锥收放自动控制系统是飞机拖锥静压测量系统的重要组成环节和必备设备。飞机静压测量拖锥收放自动控制系统用于飞机验证试飞的空速校准,以实现拖锥的自动释放和收回,将静压测量传感器(拖锥)按照一定速度自动收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
为确保拖锥静压测量系统各设备正常、准确、可靠地工作,需研制一种可调加载力地面试验装置,用于模拟拖锥在空中收回时不同的空气阻力,从而在地面进行试验。测试各设备的功能完备性,确保系统四种操作方式以及各操作按钮功能的正常实现,标定系统的收放偏差、计米偏差,确保系统收放精度、计米精度满足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拖锥不同空气阻力的地面试验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可调加载力地面试验装置由机械部分和液压控制部分组成。工作时将拖锥尾部钢丝绳与绞线盘上的试验钢丝绳可靠连接。给予液压刹车盘一定液压,将拖锥收回时需克服液压刹车盘一定摩擦力,此摩擦力可通过改变液压刹车盘两端液压进行调节,以此模拟飞机在不同速度时拖锥受到的空气阻力。
机械部分由液压刹车盘1,转接法兰2,绞线盘前连接板3,绞线盘4,绞线盘后连接板5,手轮6,轴组件7,轴支座8,底座9,液压刹车盘支座10组成。液压刹车盘1为成品,底座9为槽钢和方管焊接结构,绞线盘4为钢板成形卷筒和角形铝型材滚边后铆接结构,手轮6为钢管和薄钢板焊接的轮盘结构,轴组件7由钢管和轴头焊接加工的轴、轴承、轴承座组成,轴支座8为方管和钢板焊接结构,液压刹车盘支座10为方管和钢板焊接结构,绞线盘前连接板3、绞线盘后连接板5及转接法兰2均为圆盘形结构。以底座9为主构件,在底座上安装两件轴支座8和一件液压刹车盘支座10,液压刹车盘1 与液压刹车盘支座10连接;在轴组件7上焊接转接法兰2共三件,绞线盘4、手轮6,通过转接法兰2、绞线盘前连接板3和绞线盘后连接板4与轴组件连接;轴组件7与轴支座8组合。
液压控制部分由液压刹车盘1,氮气瓶11,充气嘴12,冷气滤 13,单向活门14,增压开关15,增压开关16,减压器17,减压器 18,压力表19,安全阀20,手动卸压开关21,手动卸压开关22,压力表23,蓄压器24,开关25,液压泵26,增压油箱27,压力表28 组成。用冷气瓶充气时,冷气瓶与充气嘴12对接,高压冷气从充气嘴12进入,经冷气滤13、单向活门14、增压开关15充入氮气瓶11,压力表28显示氮气瓶11压力变化情况;打开冷气管路上增压开关16,高压冷气沿管路经减压器17、减压器18两级减压后,进入增压油箱27的气体腔,油箱增压27的压力由压力表19显示;增压油箱 27的液压油经液压泵26进入蓄压器24、蓄压器24的压力由压力表23显示,通过手动卸压开关22调节蓄压器24的压力,从而控制液压刹车盘1的工作压力。
工作时,用组合导管将蓄压器24与液压刹车盘1用刹车盘转接头29、组合导管30和蓄压器转接头31连接,调节液压驱动装置的压力,对拖锥进行收放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未经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98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