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入海水自动脱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8722.5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6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7/38 | 分类号: | B64D17/3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朱宏伟 |
地址: | 441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水 自动 脱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入海水自动脱离装置。
背景技术
飞行员在海上跳伞进入海水时,如果由于飞行员受伤不能及时解脱救生伞,可能由于大风拖曳、人伞缠绕、伞系统拖带飞行员下沉等原因造成救生失败,因此,需要在飞行员身上设置一种入海水自动脱离装置,实现飞行员入海水时自动快速脱离救生伞。传统的入海水自动脱离装置只有一个脱离点,只能安装2个装置在背带系统肩部,从救生伞与背带的两个连接处将救生伞脱离,这样就要求每具背带配套2件脱离装置,成本较高。现有技术由于只有一个脱离点,只能实现背带与救生伞的自动脱离,对于连接关系复杂的背带则无法实现与人员的自动脱离。并且传统的自动脱离装置只具备自动脱离功能,手动脱离需要配合手动脱离锁等机构实现。因此,全套手动自动脱离系统体积、重量较大,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入海水自动脱离装置,可以实现救生伞连同背带系统一起自动脱离,体积小,重量轻,能够有效减轻飞行员负担,且成本较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入海水自动脱离装置,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锁体、锁片、电路、电池、电极、电起爆器,所述电路、电池、电极、电起爆器通过导线连接,电路由电池供电,通过电极与海水接触,利用海水的电导率判断是否进入海水,当判断进入海水时激发电起爆器,自动脱离装置还包括安装销、手柄、顶圈和顶块,所述安装销的中部设有柱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底座的安装孔内,所述顶块安装在所述底座内,所述顶圈位于所述顶块上方,所述安装销的端部位于所述顶圈上方,所述手柄安装在所述锁体顶部,所述安装销与所述手柄之间设有弹簧片;
所述安装销设有多个,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安装销的连接部插入锁片的孔内;
解锁时,所述电起爆器推动顶块转动,顶块上的突起顶动顶圈运动,顶圈顶起多个安装销使其从锁片的孔中脱离。
上述方案中,自动脱离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安装销配合的杠杆,所述杠杆具有接触部和撬动部,所述撬动部位于安装销下方,所述手柄可以转动,所述手柄上设有突起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手柄上方,转动手柄时,手柄上的突起部与推动杠杆转动,杠杆撬动安装销使安装销从锁片的孔中脱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安装销的一端通过圆弧部安装在所述锁体内。
上述方案中,多个所述安装销沿不同的径向分部,呈星形布置。
实施本发明的入海水自动脱离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装置落入海水时,电路通过海水的导电性导通,并向电起爆器给出电信号使电起爆器激发,电起爆器推动顶块转动,顶块上的突起顶动顶圈运动,顶圈顶起多个安装销使其从锁片的孔中脱离出来,实现多个锁片的同时自动脱离。
2、本发明通过设置杠杆和手柄,手动自动结合的多点脱离结构,能够实现救生伞连同背带系统入海水后一起自动脱离,系统集成化程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有效减轻飞行员负担,且成本较低,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入海水自动脱离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2是入海水自动脱离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3是图1去掉手柄后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C-C剖视图;
图7是自动解锁时的剖视图;
图8是锁定状态时顶块和顶圈的示意图;
图9是自动解锁时顶块和顶圈的示意图;
图10是安装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锁定状态时手柄与杠杆配合的示意图;
图13是手动解锁时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手动解锁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海水自动脱离装置,其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底座1上的锁体2、锁片3、电路10、电池11、电极12、电起爆器13、安装销4、手柄7、顶圈5和顶块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未经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87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豚毒素的快速检测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记忆合金恢复力的精确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