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聚气浮法处理污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7491.6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0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磊;陈文娟;张克峰;李梅;贾瑞宝;宋武昌;楚广诣;孔令华;贾伟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12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聚 气浮法 处理 污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集澄清和气浮功能于一体的共聚气浮法处理污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库水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藻污染尤为严重。目前水库水易呈现夏季多藻,冬季低温低浊的特性。随着水源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加剧,藻类繁殖日益严峻,尤其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春秋两季,藻类爆发现象时有发生,对水厂的运行和供水安全造成一定威胁。藻类的密度小,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很难将其有效去除,带来滤池堵塞、反冲洗周期变短、处理成本增加、出水水质变差等一系列问题,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下还会产生藻毒素,对供水安全造成威胁。
澄清池将絮凝与沉淀两个过程单元综合于一个构筑物中完成,依靠活性污泥泥渣层达到澄清目的,具有良好的除浊效果。但对于高藻、高有机物及低温低浊水,处理效果不理想。
传统气浮工艺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固液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得到推广,目前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低温、低浊及富藻水体的净化处理。但传统气浮技术采用溶气水一次回流的方式,即原水经过充分混凝后回流溶气水,微气泡并不参与颗粒混凝过程,微气泡与脱稳颗粒碰撞粘附,微气泡与颗粒碰撞接触滞后、接触时间短,相当于微气泡与絮体的二次絮凝,絮凝过程较长,且净水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微气泡与絮体的共聚作用,微气泡与絮体的粘附效率不高,微气泡有效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共聚气浮法处理污水的方法,针对目前水库水呈现夏季高藻高有机物、冬季低温低浊的水体特性,将传统机械搅拌澄清池与气浮工艺有机结合,将气浮与沉淀进行协同固液分离,更好地去除密度较小的藻类。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共聚气浮法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以下步骤:
(1)原水加药后,进入配水区,之后进入一级絮凝区,在机械搅拌桨的转动下,与回流回来的污泥一起进行絮凝;
(2)经过一级絮凝后,由提升叶轮提升进入二级絮凝区,在二级絮凝区内与释放器释放的溶气水进行接触凝聚,进行共聚气浮,密度较小的泡絮体上浮后形成浮渣,气浮浮渣经刮渣设备排入浮渣槽;
(3)经二级絮凝区后的水再进入气浮接触区,带气絮粒再与释放器释放的溶气水进行接触凝聚,带气絮粒与微气泡充分接触,形成共聚大泡絮体;
(4)经气浮接触区后的水进入固液分离区,密度较小的泡絮体上浮后形成浮渣,气浮浮渣经刮渣设备排入浮渣槽;较重颗粒沉入池底,进入一级絮凝区进行接触絮凝。
上述本发明的共聚气浮法处理污水的方法,为了提高共聚气浮效果,气浮接触区的水流速度为10~20mm/s,污水在一级絮凝区的停留时间为10-20min,其中二级絮凝区停留时间约为5-10min。
上述本发明的共聚气浮法处理污水的方法,为了提高共聚气浮效果,溶气水总加入量占污水总进水量的10%-20%,其中,二级絮凝区溶气水的加入量占溶气水总量的1/3,气浮接触区溶气水的加入量占溶气水总量的2/3。
上述本发明的共聚气浮法处理污水的方法,为了提高共聚气浮效果,二级絮凝区后的水从底部进入气浮接触区;经气浮接触区后的水从上部进入固液分离区。
上述本发明的共聚气浮法处理污水的方法,溶气水中的微气泡直20-50mm,经共聚气浮后,夹气絮粒的直径为100-300mm。
针对目前水库水多呈现夏季高藻高有机物,冬季低温低浊的水质特性,传统机械搅拌澄清池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工艺发明一种新型气浮澄清池,将传统机械搅拌澄清池与气浮工艺有机结合,包括混合、一级絮凝、二级絮凝、气浮、沉淀与污泥回流接触絮凝等工序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一体化,应对高藻、低浊等水库水质具有突出优势。
本发明工艺将传统气浮工艺中溶气水一次投加,改为两次投加,先在絮凝反应时投加部分溶气水,反应结束后再加入其余部分溶气水。这样可在反应阶段微絮粒刚形成时,因微气泡加入而增加碰撞几率与加快凝聚速度,气浮与絮凝有机结合,强化絮凝过程及效果,这是本工艺创新性之一。更为显著的优点是,气泡直接参与凝聚而和絮粒共聚并大,气泡夹在絮粒中间,既充分发挥了气泡的凝聚作用,又牢固地把气泡粘附在絮粒上,从而使带气絮粒不仅在上浮过程中稳定,而且成为浮渣后也不轻易下沉,这种共聚作用良好的气浮,称为“共聚气浮”。共聚气浮与常规气浮工艺具有显著区别,常规气浮是仅把反应完善、絮粒已结大、气泡主要粘附在絮粒周围。由于共聚气浮形成的夹气絮粒的稳定性好,受风雨影响小,所需混合反应时间短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74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修复地下水中重金属镉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磷水深度除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