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调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607239.5 | 申请日: | 2014-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6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芳;夏虎;罗先才;徐栋;丁增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led 调光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LED调光装置,其中包括调光信号产生模块、频率调制模块及LED驱动模块;调光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与频率调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频率调制模块的输出端与LED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频率调制模块包括第一电流源(U1)、与第一开关(S1)、第二电流源(U2)、与第二开关(S2)、电容(C)及比较器(COMP),所述的调光信号产生模块为可调电阻(R)。采用本发明的LED调光装置,通过调节可调电阻的电阻值对电路的工作频率进行调制,改变LED驱动模块中的开关管的占空比,最终实现对LED调光,电路结构简单,峰值电流减小不会增加工作频率,降低了LED驱动模块中的开关管损耗,工作稳定,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路设计,具体是指一种LED调光装置。
背景技术
节能是LED最突出的优点之一,在普通照明中如果引入调光技术可以更大的发挥LED 照明的节能优势。目前常用的调光技术有线性调光、PWM调光和可控硅调光等,其中线性调光电路比较简单,是通过改变电压或电阻来改变电感的峰值电流来改变LED驱动电流,缺点是峰值电流变小会增加驱动电路的工作频率,增加开关损耗,同时降低LED电流的同时会引起白光向黄色光谱偏移。且现有调光技术中可控硅调光和MCU控制的调光成本都较高,比较简单的是通过改变电压或电阻来改变电感的峰值电流来改变LED驱动电流。
请参阅图1所示,非隔离LED驱动工作波形,开关管导通,电感电流从零开始上升,开关管关断,电感电流从峰值开始下降,一个工作周期时间T=TON+TOFF∝IPK,电路的工作频率随峰值电流的减小成倍增加,降低LED电流的同时会引起白光向黄色光谱偏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调节可变电阻的电阻值对电路的工作频率进行调制、改变LED驱动模块中的开关管导通时间的占空比、电路结构简单、峰值电流减小不会增加工作频率、降低了LED驱动模块中的开关管损耗、工作稳定、成本低的LED调光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LED调光装置具有如下构成:
该LED调光装置,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装置包括调光信号产生模块、频率调制模块及 LED驱动模块;所述的调光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的频率调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频率调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的LED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调光信号产生模块为可调电阻(R)。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频率调制模块包括第一电流源(U1)、与第一开关(S1)、第二电流源(U2)、与第二开关(S2)、电容(C)及比较器(COMP);所述的第一电流源(U1)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电流源(U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流源的输入端及第二电流源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可调电阻(R)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所述的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所述的电容(C)的第一端相连接及所述的比较器(COMP)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电容(C)的第二端与地相连接,所述的比较器(COMP)的输出端与所述的LED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再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电流源(U1)及第二电流源(U2)为受控电流源。
再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开关(S1)及第二开关(S2)为高频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的LED驱动模块为工作于高频开关模式的变换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调光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及LED模块,所述的LED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LED模块相连接,所述的电源模块与所述的LED驱动模块相连接。
采用了该发明中的LED调光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72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