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炉进风口进风面积的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05826.0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3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蒋学健;王燕;王连昌;林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6 | 分类号: | C21B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王宇杨;王敬波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炉 风口 面积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炉进风口进风面积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炉长期休风、高炉炉况不顺或新开高炉时,必须逐步调整进风量。在炼铁生产过程中采取堵死一部分风口的技术,以减少进风面积,增加鼓风动能,从而达到高炉冶炼所需要的技术要求。用于堵死风口的材料均采用粘结性较好的耐火材料。随着生产强度的提高或炉况的恢复,进风量又要逐步不断的增加,高炉风量的增加必须与进风面积相匹配,而进风面积要随着进风量、鼓风动能的变化而变化,这时就要分步捅开已堵死的风口。由于耐火材料的粘结性及捅开风口时间的不确定性,往往导致风口无法及时捅开,必须休风停产进行处理,从而影响最佳的高炉增加风量的时间,严重的会直接导致开炉或恢复炉况的失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可以有效地实现准确及时的调整高炉进风面积的技术,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投资不大,但又能实现及时调整高炉进风面积的技术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耐火材料粘结的高炉风口无法及时捅开,从而导致高炉在开炉、长期休风及炉况不顺时无法及时准确的调节进风面积,影响最佳的高炉控制及增加风量的时间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炉进风口进风面积的调节装置,该装置能够根据需要有效地调节高炉进风口的进风面积,且结构设计合理、投资成本低、易于加工及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高炉进风口进风面积的调节装置,所述的调节装置为圆台形空腔结构;该调节装置的一端为调节装置敞口端,所述的调节装置敞口端套设于风口小套的进风孔内,所述的风口小套嵌套于高炉进风口内,该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为调节装置闭口端,用于封闭高炉进风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节装置在靠近其腔内底面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槽。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高炉进风口进风面积的调节装置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可调进风面积的调节装置,通过设有的调节装置敞口端能够有效地封堵高炉进风口,并根据风量大小的需要,可逐一捅开该调节装置敞口端及整个调节装置,能够实现及时准确的调整高炉进风面积,可实现快速、高效恢复炉况,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投资成本低、易于加工及操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高炉进风口进风面积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调节装置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风口小套 2、调节装置 3、调节装置闭口端
4、侧壁 5、环形槽 6、调节装置敞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炉进风口进风面积的调节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高炉进风口进风面积的调节装置,所述的调节装置2为圆台形空腔结构;该调节装置2的一端为调节装置敞口端6,所述的调节装置敞口端6套设于风口小套1的进风孔内,所述的风口小套1嵌套于高炉进风口内,该调节装置2的另一端为调节装置闭口端3,用于封闭高炉进风口。
基于上述调节装置的结构,所述的调节装置可采用粘土质定型耐火材料制成,能够承受2500—3000℃的高温。该调节装置的壁厚根据风口面积需要可设计为多种,其调节装置闭口端厚度可为10mm-20mm,所述的侧壁厚度可为20mm-40mm。该调节装置根据不同进风口尺寸,可设计调节装置闭口端的直径为50mm—90mm,该调节装置的长度可为250mm-500mm。
利用上述调节装置就同一进风口,能够同时完成两次进风面积的调整。当需要安装有调节装置的进风口进风时,可先捅开调节装置闭口端3,留下嵌入风口小套1内调节装置的其余部分。而随着高炉进风面积的不断增加,将全部调节装置闭口端捅掉后,如果进风面积仍不够,可根据高炉生产技术指标的要求再逐步将调节装置的其余部分从风口小套1内捅掉,以进一步增大高炉的进风面积。
基于上述调节装置的结构,如图2所示,为便于捅开调节装置闭口端3,该调节装置在靠近其腔内底面的侧壁4上可开设有直径为10mm-20mm的环形槽5。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5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电转换器件
- 下一篇:影像传感器及其操作方法